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中医药现状不容乐观

(2012-05-21 17:27:59)
标签:

杂谈

          笔者是一名最基层的中医药人员,对基层的中医情况有切身的了解,所以有些心里话不吐不快:农村中医药现状不容乐观。

                   人才良莠不齐

          农村中医药发展似乎走不出“无能在家混干,有能出门大干”的怪圈,也就是说留不住人才。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农村中医一旦成为“名医”后,大多都不再在农村行医。

          目前,农村中医人员的身份要么是“黑医”,要么是号称包治百病的“医骗”。当然也有真正的中医,既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也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既懂中医理论,也能辨证论治。这种人可以说是农村中医中的精品,少得可怜,有的乡镇一个个体中医都没有。         

          乡镇卫生院中的正规中医,有的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却对中医一窍不通; 有的虽在中医科工作,却对辨证模糊不清,不信中医疗效,多用西医西药;有的从事中医临证多年,却原地踏步,不管临床还是学术没有什么进展。

              政府重视不到位

          虽然政府历来都在提倡大力发展农村中医药,操作起来却成为一句口号,最后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光打雷不下雨”。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是中医本身的特点导致难发展。中医理论从文字表面去认识,易懂,从内涵去理解,难懂。需要的时间就更长。

         二是资金不到位。中医的收费与西医相比,差距太大。目前,中医以汤剂为,然后才是中成药、针灸、理疗等。相关文件规定,中药饮片不能盈利,且医药分开,中医师只能靠诊疗费为生。然而,中医的各种收费无法与西医相比,一台普通手术的费用就足以让中医师干上十天八天,大多数中医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或跳槽,或中医西化。相关部门对资金的投放喜欢只看近效,不看长效,加上中医投入与收益的周期比较长,多年来,所谓的农村中医投入徒有虚名。            

          笔者认为,农村中医的发展必须依靠农村本土人才,因为本土人才比较熟悉本土生活,对当地的很多中医药熟悉,便于与村民交流。怎样才能让农村本土中医药人才发展起来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各地政府首先要将农村“铁杆中医”养起来,让他们能安心在农村从事中医事业,特别是要让农村中医的地位相同、待遇相同。          

          第二、要公开让村民知道哪些是合格中医,哪些是非法行医 。这样才能让那些伪中医无藏身之地。

          第三、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中医学习网络,公开选聘中医人才,实行三级网络相互学习交流。

          第四、地方政府每年对中医事业发展的费用要明细化,最好要分配到人头,实行投入与回报挂钩。          

           只有这样,农村中医发展才有前途可量,有规律可循,有部门公认。才能形成发展农村中医药,农村中医自发展的良好格局。

                         发表在2012年5月2日总9105期《健康报》第5版“中医周刊”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