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培养现有农村中医药人才
(2012-02-25 12:46:49)
重视培养现有农村中医药人才
2011年11月16日《中国中医药报》刊登的文章《县中医院特色不显在人才匮乏》。文中作者认为,“大学生到县中医院,大多在病房以书写病历为主”,“许多年轻医生,只求过得去,缺乏钻研精神”,真正的特色中医人才匮乏。
笔者也在基层从事中医临证近20年,从经历及现状,笔者认为县中医院特色不显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才匮乏,而是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中医院连院长也不懂中医,领导班子都不懂中医,怎能对中医特色建设、发展及特色中医人才培养起到真正的重视作用呢?
中医培养周期本身就长,尤其是名中医需要的时间更长。可一些中医院希望年轻医生能达到“速战速决”、“一针见血”、“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中医来说,可能吗?除非是像社会上那些“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样的黑医,鼓吹自己是什么职称,什么级别,什么专家,什么祖传,什么病包治好,短时间“红”后,赶快走人,否则会遭到难堪。
其实
,农村有的是中医人才,为什么没有被挖掘出来呢?笔者认为是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够。这点笔者深有体会,当年在中医院实习时,不管是医院,还是带习医师,都把实习生当娃娃看待,所谓的实习变成“走过场”。到卫生院工作时,院长要求中医要向西医方式发展,“四诊”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换回经济收入的各种“辅检”,其实大多数的辅检结果,对中医来说“没得价值”。现在开个体诊所,更没有人看重,必须听从“安排”,否则“回家作农业生产”。再观一些中医院或卫生院,连《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杂志》这样的权威中医刊物都没有订阅,只管业务收入,不管诊疗过程,更不管中医师的长久发展,是典型的“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中医发展模式。
毛主席说过,“农村大有文章可作”,说明农村有人才,也有发展空间。中医要发展,确实离不开人才,中医要大发展,更离不开“铁杆中医”人才。而“铁杆中医”人才是靠重视挖掘才能培养出来的。所有的中医人,或者说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可能成为“铁杆中医”人才,只不过是相关部门没有重视,让他们“越轨”了而已。
农村中医要大发展,立即从现在重视中医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挖掘现有中医人才,重视现有中医人才的深造,尊重中医人才的选择,给予提供可靠的发展空间,让其在平等的环境下发展,才能体现“能者至上”的名中医发展模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印发的《农村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已经为农村中医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县中医院更是“机遇来临”。有句话叫作“远亲不如近邻,远水解不了近渴”,与其等到“上面培养人才送来,不如自己将现有人才培养”。历代多少名中医不是从农村出来的呢?所以,别忽视了现有的农村中医人才。
笔者认为,县中医院要真的有中医特色,重视和培养现有中医人才是重中之重。现有中医人才强壮起来,才能很好的对新进人员形成“交棒”。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传承人才、崇拜人才”的良好中医人才发展模式,县中医院和农村中医药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本文刊载《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11月23日第3版,刊用时有修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