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有尊严,别学医”不只是句牢骚话

(2011-12-23 13:55: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学评论
      《医师报》2011年第22期报道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微博上引用一句网友的话“要有尊严,别学医”,讲述江西上饶市人民医院遭医闹事件,“主治医生被患方殴打致残,警方甚至‘不介入医疗纠纷’”,文中从多方面分析,认为是个别医生发出的“牢骚话”。
        笔者认为,这句话可以囊括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医疗环境、医学教育等诸多问题的真实写照。想“发牢骚”的不是个别,个别只是被推向了极端,忍无可忍才发泄出来,甚至有的“愿用”生命作为筹码发泄,如福建南平“郑为民医生杀人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医疗行业“腐败”,不把患者当回事;有人认为是患者“无知”,总把“失败”责怪给医生;有人认为是社会诚信度降低,医患都得不到应有的尊敬;有人认为是某些媒体“不道德”,故意“炒作”,引起人们的眼球......
       实际上,医、患都是成了“皮球”,被踢来踢去,严格意义上都是“受害者”。有人把“看病贵、看病难”责怪给医生,说是医生操作了“贵”,导致了“难”。可又有多少人站在医生的角度去想一想,或者“尝一尝”,别说广大患者朋友,就连医生成为患者时,看起病来也难,也享受“同样的待遇”,不可能有什么不同,中国科学院的高峰在《医师报》上的《亲历“看病难”后想说的》,就是医生遇病时的真实写照。
       医生的身份很特殊,尤其是医院中的医生更为特殊,他的行为被科室、医院、行业管的严严的,不听“监管”,自己“下课”,或者自讨苦吃、日子难过。笔者曾尝过这样的感觉,在医院实习时,被“上司”看作是“娃娃”,什么都不懂,说什么都没人听;在卫生院工作时,被领导看作是“囚二”,必须听从安排,否则“踢出场外”;在自己开诊所时,被相关部门看作是“刁民”,随时“想法”则罚,否则也是“踢出场外”。那些“上司”、领导、相关部门人员有的还是笔者的校友、老师等,有时也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前途感到“渺茫”或“没有信心”,甚至也有极端的想法。
      一个人站在行业“火球”的前端,“烧的”烦躁,还有多少心思让别人学医,或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学医呢?搞得里外不是人,有的媒体还火上加油,成功时把医生“显”成“白衣天使”、“再生父母”......失败时把医生“夸”成“白衣狼”、“吊钱魔”......这种被比喻成“成功是英雄、失败是狗雄”的行业,有多少“英才”愿意步入呢?要不然,怎么会有40多万执业医师不愿从事临床?怎么没有高考状元愿意选择医学专业?
      年收入过亿的县级医院,台账上总是负债累累,有多少人会相信呢?也许只有那些要拨款给医院的政府部门。不难想象,想掏空患者腰包的幕后者不是医生,而且得到患者钱最多的也不是医生,说明患者找医生是找错了对象。不过,找谁去呢?找院长,随时不在;找卫生局,也是“老子管儿”的事;找政府,路似乎遥远遥远。所以还是“抓着‘搬工’不放,总会有‘老板’出现”,医生就成了“替罪羔羊”。
      医生是医疗行业的命脉,没有医生,医疗行业当然会瘫痪。当所有的医生被伤透了心时,亡羊补牢就不是“未晚也”。
      “现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只有近40%可以临床治愈,而近60%的只能缓解,或延长患者生命,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这句话,有多少患者或民众知道呢?那些不能临床治愈的患者,一旦死亡,就把矛头推向医生或医院,怎么对呢?谁该为他们解释清楚呢?谁为他们解释他们才听呢?难道这些全都是医生的不是吗?
       经过30多年的医改,成功了吗?可这时间不短啊!有人尤其是掌管医改大权的人反思了吗?“非典”时期死在岗位上的医生、传染科被患者传染疾病而“默默”死亡的医生、放射科被辐射得病死亡的医生.....有多少人记住他们了呢?特别是患者朋友,你们知道吗?社会为啥那么“偏爱”医生呢?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想学医的人学历不高,学历高的人不想学医的怪圈,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不然,医改任然不会成功,医患关系更为复杂。到时,“警方‘不介入医疗纠纷’”的现象可能更为严重,那就不是“社会悲哀”的问题了。
     

                                            (注:此文《医师报》以题目为《医患都是受害者》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严惩“医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