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我不看好共享单车的未来

(2017-05-24 09:45:21)
标签:

共享单车

分类: 《东方财经》2017

       在2000年发生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中,大家并没有汲取到足够多的教训,以致在面临未知及未能完全理解的项目时,投资者依旧被本能驱动。在笔者看来,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项目。

       一夜间火起来的共享单车

       手机下载一个APP,再支付几百块押金,个人就能随时取用随处可停的单车,这看起来是再好不过的生意。因而,继摩拜和ofo后,小鸣、小蓝、优拜、一步、永安行、易代步、CCbike和Hellobike等十多家共享单车相继推出。坊间笑称“目前共享单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用户手机应用上的顏色不够用了”。随着共享单车之间竞争的加剧,车辆投放必然存在重复,也带来了单车停放及维护等难题。假期深圳湾公园的共享单车拥堵,让民众体会到了自行车海洋的感觉。以至于相关部门不得不规定,假期共享单车不得骑入深圳湾公园。

      共享单车解决了大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是一个新潮、有想象力的项目。滴滴和快的合併后的超级估值,刺激着每一个进入共享单车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神经。“成功就上市,失败就被收购”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对投资人来讲,共享单车可能是一个无利可图的项目。首先,共享单车的规模成本优势不明显,这意味着这么多进入者想淘汰其中一部分是个艰难的任务,也意味着只要停止烧钱补贴,周围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又会重新进来分一杯羹。其次,共享单车是个重资产模式的生意。与滴滴相比,共享单车虽然只是自行车,但是其硬件投入及人工维护成本高昂,这不太符合互联网项目轻资产的一贯特征。再次,迄今为止,共享单车的变现路径并不清晰,目前其可能的选择是收取租金、管理庞大的押金池、在手机APP解锁单车的几秒钟内投放广告等。但是,这几种方式似乎都配不上其现有的估值。

      共享单车不是公益项目

    “共享单车做不好就当公益事业”,这句话是某一家共享单车的创始人说的。一方面反映了共享单车未来变现的不易,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创业者和投资人对自己定位的模糊。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的调配作用之所以比计划经济要优秀,就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之上的。一个游走于公益和赚钱之间的项目,首先可能对投资人进行了误导,其次在资源利用上,公众对它的期许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共享单车定位于公益项目,那么投资者不会期望赚很多钱,共享单车的停放也可以沟通当地政府进行协调,一轮轮的融资也仅仅是为了扩大规模,服务更多地区。但是,显然投资者和创始人是将共享单车定位于盈利项目,因而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共享单车是需要占用室外公共停车场地资源的,这部分资源如何定价,如何在不同企业之间分配竞价;在押金和充值金额管理上,公众和监管部门对于公益和非公益项目的期许,显然也大不一样。

       共享单车的命脉:押金和充值

       每辆共享单车都收取了押金和充值金额。事实上,这些资金如何使用及监管,决定了共享单车企业的生死。假设一辆单车购置维护成本1000元/年,平均一辆车20人使用,押金99元/人,那么押金可以轻松覆盖单车的购置维护成本。但是押金毕竟在法律上是属于用车人的,不能随意挪动;那么充值金额呢?由于大部分人充值金额都比较小,以20元/人计算,大概需要50人才能完全覆盖一辆车的用车成本。还有每次租车的租金,以0.5元/次计算,一年200次约为100元。

       法律上来讲,监管部门应该确保企业收取的押金要与每个帐户一一对应,存放在银行里;充值金额中未消费部分应该参照押金的处理方式,监管上也必须考虑。对于共享单车这类现金流匮乏的企业来说,充值金额应当被视为提前确认的收入投入了再生产。这意味着假如40%或50%的人关闭帐户的时候,共享单车只有破产清算、把充值金额变成负债一条路可走,并没有足够的现金可以归还用户。对于公交地铁这种大型公共交通来说,专款专用显然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如何保证专款专用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挑战。这也意味着,共享单车表面上的风光,部分是靠其透支本该专款专用的资金得来的,监管趋严下如何收场呢?互联网企业几年倒闭一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假如共享单车企业倒闭,涉及到庞大规模的押金处理上,只简单粗暴地变为破产企业的负债是否合理?

       共享单车是一个重资产项目。如摩拜单车在深圳的投放量就超过了10万辆。以1000元每辆计,就是1个亿的单车成本。全国众多城市对单车的需求量加总就是笔庞大的资金。就目前涌入单车行业的资金来讲,单纯租车的收入远远无法满足资金的变现需求。共享单车只有在变现模式上获得大的突破,才能焕发生机。

      评价一个项目的好坏,也需要考虑其外部因素。共享单车之所以好用,是由于可以随骑、随停。这里面隐含的外部因素,就是占用了公共场所停放单车。如果共享单车的福利大部分由此催生而来的话,该项目成功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支持力度。为何我们还要满怀热情地追逐这个由政策主导、盈利模式不清晰、竞争已然剧烈如斯的共享单车?

      创业者可以追逐梦想,理性的投资人不能。希望下一次潮起潮落之后,我们能拥有更多投资经验。

作者王林峰  系国元证券(香港)投资经理

文章来自:《东方财经》2017-5期
http://s2/mw690/002ISKbXzy7b0CSsk9ze1&690

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订阅、合作及投稿联系:QQ648675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