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筑波,日本新都市的建设成效和启示

(2017-05-24 09:39:54)
标签:

城市建设

分类: 《东方财经》2017


       在东京东北60公里处,有一座高端科教机构密集、建筑群和绿地相映生辉的田园城市。1985年在此举办的世界科技博览会,让这座叫筑波研究学园都市的现代化城市名闻世界。

       筑波,是日本罕见的由中央政府计划、作为国家工程建设而成的新城。这一宏大工程,始于上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的一项决策。当时正值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首都东京以优越区位条件吸引产业、人口不断流入。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促进了东京都规模急剧膨胀和经济快速繁荣,也带来许多大都市病。

       在此背景下,1963年,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决定在东京都周边的茨城县内建设一座高标准的新城。1970年,日本国会通过《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正式着手建设。新城选址筑波,离东京不近不远,还靠近建设中的东京新国际机场(成田空港)。其次,筑波海拔20米以上,面积约280 平方公里,大约为东京中心部(23区)面积的一半。此外,该地北依名山筑波,南邻日本第二大湖霞浦湖。如此依山傍湖、空间辽阔、防灾(海啸)条件好,交通比较方便的区位条件,得到了爱画蓝图的政治家和城市规划专家们的青睐。

       筑波的建设目的,一是承接不必在首都布局的国立机构,缓解东京企事业与人口过密问题;二是聚集高端科教机构及产业,促进日本科技发展、充实高等教育。1970年以后,大批国立研究机构迁至筑波。1973年,国立东京教育大学也迁至筑波,更名为筑波大学。

       1970年起,日本政府已经为筑波市建设累计投入3万多亿日元巨额资金,但成效如何呢?根据主管筑波新城建设的日本国土交通省资料,大致可得以下结论:

       1.促进科技发展、充实高等教育成就斐然。至1980年,国立筑波大学和30多所国立科研机构相继迁入,在新城中心区(27平方公里)形成了日本国内最大的高端科研人员集聚区。有三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学者曾在此长期工作(一位在获奖后)。筑波大学在国家支持下充实改革,诸多学科研究教育水准名列日本高校前茅。遗憾的是,因一开始就把民间企业置于从属地位,市内缺乏激发企业创新的市场环境,筑波的科技产业成就平平。

       2.人口疏解目的远未达成。筑波研究学园都市的人口规模目标几经调整,现为至2030年达35万人。但因家属就业、就学等因素,许多筑波人选择从东京通勤或单身赴任,人口定住率低。建设30多年后的2015年,面积280平方公里的筑波市总人口仍不到23万人(以国立科教机构为主的中心部约7.2万人,中心外围253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地区约15.5万人)。这样的规模,谈不上对千万以上人口大都市的疏解有显着贡献。

      值得指出的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东京的人口过密问题其实已经在市场机制下基本解决。随着日本城乡间、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国内人口流动规模逐步下降。80年代后,虽然东京圈仍保持人口净流入,在自由迁移和自由就业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东京市民们通过对透明的就业机会、子女教育机会、房地产价格、交通成本、生活环境等信息的综合判断,能够在东京圈内眾多大中小城市中合理选择自己的居住和工作地。今日的东京都人口虽然超过1200万,但并没有感到过密的压力,反而欢迎人口流入。因此,筑波新城对于疏解东京人口,至今贡献不大,将来可能没有必要。

      虽然筑波研究学园都市的功过很难简单评说,但是通过考察上述建设历程及其结果,至少可以看到:依赖政府主导的新城建设方式,无视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和企业的聚散行为规律,很难达到解决大都市病的目标。
筑波在中国的唯一姐妹城市是深圳, 两座新城在80年代同时起步,规模相当。但是,在市场机制下成长的深圳,目前常住人口已超千万,腾讯、华为等科技明星企业笑傲世界。两城相比,让人感慨万千。

作者戴二彪  系日本亚亚洲成长长研究所研究部长长、教授

文章来自:《东方财经》2017-5期
http://s2/mw690/002ISKbXzy7b0CSsk9ze1&690

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订阅、合作及投稿联系:QQ648675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