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水经注》巫山巫峡篇,有句“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这里着重研究“襄”字,北大邵永海教授依然满腹经纶。
书上说“襄陵”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懐山襄陵,浩浩滔天”,“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动词,上、冲上。
许慎的《说文解字》云:襄,汉令:解衣而耕谓之襄。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而”字依《韵会》补。汉令是“解衣耕”。此“襄”字所以从“衣”之本义,惟见于汉令也。
汉代的法令:除掉衣服去耕田。襄是形声字。
段玉裁:引申之为除去。《尔雅-释言》、《诗经-墙有茨》、《诗经-出车》传皆曰:襄,除也。
《周书-谥法》云:“辟地有德曰襄”。我们马上想到:齐襄公、周襄王,襄这个谥号是君主身前为国开辟了疆土,不仅靠军事征服而且还凭借了德行,“襄”是美谥。
段继续云:凡云“攘地”、“攘夷狄”,皆“襄”之假借字也。
要开辟土地首先要把原来的统治者除去。“攘外必先安内”这个“攘”就是除去的意思。
“襄”又引申为反复。段又云:《大东》传云:“襄,反也”这个“反”是反复的意思。谓除此而复乎彼也。
《释言》又云:襄,驾也。此“骧”之假借字。“骧”有驾和凌驾意思。至此才引申出“襄,上也”、“襄,举也”皆同。
夏水襄陵:夏天的水漫上了山陵。
继续烧脑,段说:又马注《皋陶谟》曰“襄,因也。”《谥法》:“因事有功曰襄。”此又“攘”之假借字。有因而盗曰攘,故凡因皆曰攘也。
今人用“襄”为辅佐之义,古义未尝有此,辅佐经理的人曰襄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