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虻:我批评了你并不可怕,我对你失望才可怕。

2000年,陈虻注意到了当时在湖南电视台《新青年》节目里的柴静。“到中央电视台来吧。”陈虻发出了邀请,于是柴静到了北京。
“找我做新闻就完全是陈虻的想法。他这个人也是挺怪的,换一个人我觉得肯定不会挑我。”当时南院的人都看着柴静说:她怎么能做新闻呢?“大家都觉得我挺小资的,天天带个围巾。还跟我说:不能穿裙子啊,我们南院不能穿裙子,回去换裤子去。”
当然,真正切中要害的批评,还是来自陈虻,他给柴静上了第一堂课。2009年3月,柴静为北京大学的新闻学子作专题讲座。她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讲了六、七段陈虻如何指导她的故事。其中就包括这第一课。
柴静说:陈虻问的第一个问题:你不是湖南卫视出来的吗?你说说你们湖南电视台为什么现在突然就红了?我哪儿知道啊?反正都是我熟人,我就乱说了一通。陈虻他也没骂我,他就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你看见这瓶水,你只看见了水。你的坐标系太单一了,你没有看到这个瓶子的材质是什么,容量有多大,体积是什么,放在多么大的背景当中。你没有一个自己的坐标系。你没有逻辑。”
我想:逻辑有什么重要的啊?逻辑是什么啊?他说:“你就是小女生思维,又单一又混乱。”我当时就是小女生嘛,血都涌到头顶了。我还是不服他。他说:“你看你以前做的节目,就是‘矫揉造作,不可忍受’。”他就用这个词形容了我。他还说:“我批评了你并不可怕,我对你失望才可怕。”后来我也问他:你对我这么失望你干吗还选择我啊?他说:“我就看中你一点,你不人云亦云。虽然现在这个特点表现出的是你的这种较劲,但是有一天如果你自己能够训练自己的话,它会成为独立思考的开端。”
陈虻去世后,柴静发出的博文《陈虻不死》,一时间在网上网下迅速流传。柴静说,自己在陈虻身上理解了传媒这份工作所为何来,她总结为:让不知者知情,让无声者发言,让异见者表达,让争论者自由。
柴静没有让陈虻失望:从《时空连线》、《新闻调查》、《面对面》,一直做到今天的《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