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静睿:我相信作者和作品的缘分

(2013-06-20 11:31:33)
【导读】
“我很有自信我是一个相当好的读者,但我是一个好作者吗?”
“对我来说写作远远比发表重要。”
“在当时有很顺畅渠道的时候,我却再也不肯发表文章。”
“可能写作者很难抵抗书写自己的诱惑。”
“我相信作者和作品的缘分,也相信作品和读者的缘分。”

豆瓣阅读作者访谈第3期,我们邀请的嘉宾是青年女作家李静睿

李静睿,毕业于南京大学,做了八年记者,从广州来到北京,现居纽约,暂时失业,写过一些发表过的专栏和没有出版过的小说。新浪微博是@阿花的伊萨卡岛。

已在豆瓣阅读发表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和随笔集《枕边书》。

1.
【你是豆瓣阅读最畅销的作者之一。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你经常在豆瓣阅读购买作品,是豆瓣阅读的活跃读者。在豆瓣阅读这个平台上一边写作、一边阅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李静睿:
这一年我人在美国,看中文书不是太方便,我又是一个有读书癖的人,所以就开始使用电子阅读的平台,在豆瓣上买了不少书,感觉很好,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读书。当然我自己喜欢的书我还是会买纸质版,阅读的乐趣是由很多层面构成的,内容当然最重要,但翻动书页时那种窸窸窣窣的声音还是我暂时不能舍弃的。

至于一边写作一边阅读,这可能是不相干的两件事,对我来说读者和作者这两个身份是很少有交集的,我很有自信我是一个相当好的读者,但我是一个好作者吗?我觉得很难说,这要我的读者来判断。


2.
【你自己对《枕边书》的评价很谦虚:“看这么多年前写的东西很心虚,只是题材好玩而已”“五六年前写的,现在看觉得很幼稚”。但事实上,这部作品在豆瓣阅读很畅销,读者们也纷纷表示喜爱。你在谦虚之后,能不能也谈谈这部作品的优点?】

李静睿:
这不是谦虚,而是我真心认为它写得一般,畅销和质量本身可能关系不是那么大,读者的打分也有不少差评。好像很难自己去谈自己作品的优点,我只能揣测还是有一些读者挺喜欢这些小文章,一方面是因为和《小城故事》形成巨大的反差,另外一方面写性总是容易让人兴奋吧,我可能写得也有一点小小的趣味性。


3.
【《枕边书》是几年前《东方文化周刊》的专栏合集。围绕恋爱两性的主题,是怎么做到每周想到一个题材的?有没有写不出来的时候?写这类题材的专栏文章,你又是怎样拿捏尺度的?】

李静睿:
当时写这个专栏是因为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在《东方文化周刊》里做编辑,她知道我有兴趣写点跟性有关的文字,就把我推荐给同事。那时我是一个完全默默无名的人(说这句话心里有点发抖,好像意味着我现在不是默默无名了一样),那可能是第一次有正儿八经的机会写专栏,一开始很兴奋,每周很准时交稿,后来就开始渐渐变成两周一次,一个月一次,最后我就主动停掉了。现在我已经有了不少的专栏邀约,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只能应付一段时间里专心写一个专栏,这种文体对人的消耗很大,写作的成就感也会迅速递减。我现在比较有兴趣的是写一个固定的书评专栏,能够把这些年我读的书进行一些梳理,同时也跟个人生活隔得稍微远一点。

我没有拿捏尺度,我写作的时候不喜欢自己就去先把握尺度了,能不能发表是编辑操心的事情,我其实不是很在乎这件事,对我来说写作远远比发表重要。
   
   
4.
【与《枕边书》相比,之前的《小城故事》风格迥异。你在微博里说写完之后“怯于投稿”,作为一名有丰富创作和发表经验的青年作家,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呢?这部作品对你而言有什么样不同的意义?】

李静睿:
看到“作家”这个词我又抖了一下。。。我的写作经历多少有点奇特,很多很多年前,大概是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提笔写了一篇小说(我一直认为开始写小说是上帝的召唤),然后给我中学最好的朋友看,她很喜欢,就鼓励我投稿给当时非常红的杂志江苏《少年文艺》,我就这么寄了出去。没想到很快就接到了编辑的电话,她很喜欢我的作品。这个编辑是饶雪漫,所以前两年,她还写过一篇文章,说当年她最喜欢的两个少年作者,一个是我,另外一个是韩寒。跟很多人相比,我的写作之路可能算是没有遇到任何障碍。

我中学时候发表过不少小说,得过一些奖,稿费和奖金加起来刚好抵消了我爸爸给我买的第一部586电脑与打印机,我初二的时候就有自己的电脑,这在那个时候还是很少见的。当时我也有不少的读者,我记得收到的读者来信整整装满了两个大麻袋,即使现在在豆瓣上,还有不少人提到我当年写过的一些小说。高考前有几个出版社找到我,希望我能写书,但我拒绝了,我成绩很好,摸底考试一直是我们自贡市的文科第一名(最后高考只考了第三名),而且我越来越对发表这件事产生了抵触情绪,我没有过什么明显的叛逆期,但我是一个心里总要跟自己较劲的人,在当时有很顺畅渠道的时候,我却再也不肯发表文章,大概就是我最大的叛逆了。

中间这么些年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写作,只是我以前的记者工作非常忙碌焦虑,很难有时间写小说,只能写一些零零散散的随笔,一直到28岁那年我下决心辞职开始写自己的第一个长篇,就像我前面说的,我相信这件事是上帝的召唤。
   
   
5.
【《小城故事》中有大量你青少年时代的见闻,写下了故乡的种种人,种种事。很多类似题材的作品都很容易带上自传意味。但在《小城故事》中,你“自己”在其中出现甚少,面目模糊。是有意为之,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今后你会写自传性质更强的作品吗?】

李静睿:
《小城故事》是一部衍生出来的作品,我写第一部长篇《小镇姑娘》的时候有很多旁生出来的人物与细节,就找了另外一部作品来安放他们。《小镇姑娘》是一部有一些自传内容的作品,可能写作者很难抵抗书写自己的诱惑。


6.
【《小城故事》的实体书出版在即,内容会比现在豆瓣阅读的版本多出一篇,关于这多出的一篇可以介绍一下吗?】

李静睿:
多出的一篇叫《小城》,有接近两万字,豆瓣上的《小城故事》写了十一个人,最后这部分我就写了这些人生活的城市,所以实体书的副标题叫《十一种人生与一个小城》。


7.
【目前你客居纽约,生活状态如何?有什么进行中的创作计划?最近会有新作品在豆瓣阅读上架吗?】

李静睿:
因为我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一年访问学者,我就跟着来了,现在很快就要回国。在纽约的生活是非常奇特的,这一年我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专栏写了一部分这种感受,我还计划写一篇长一点的文章,但可能要回国之后,和纽约真正拉开距离了才能动笔。我正在写一个新的长篇,已经写了接近七万字,估计今年能够写完,我也不知道它会不会在豆瓣阅读上架,这要看缘分。我相信作者和作品的缘分,也相信作品和读者的缘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