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插画和文字宝宝更爱啥?

标签:
育儿 |
(本文内容来源于父母堂)
◆插画,对宝宝的存在价值不可被取代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插画对孩子的意义谈起。一般而言,无字书之外的图画书都是图文并茂的,那么,在孩子的阅读行为中,插画有什么存在价值呢?
1.插画丰富孩子的表象,提高想象力和理解水平
插图对孩子的教育价值是文字难以替代的,插画能丰富孩子的表象,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发展水平对于孩子的理解图画书的能力非常重要,这在听讲故事时最容易看出其中差别,听同样一篇故事,不同想象力发展水平的孩子会有不同深度的理解。松居直先生曾在他的著作中举过一个例子:同样讲故事的时候提到宫殿,有相关表象的孩子可能会想象出金碧辉煌的形象,没有相应表象的孩子都可能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丰富表象的途径不止阅读这一种,最好的方式孩子多带孩子接触大千世界,让他们在观察、经历的过程中丰富想象素材。然而,孩子的活动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就像成人一样,要想更高效地积累表象素材,间接的经验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所以,童书的插图对孩子来说不仅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取代的。
2.插画增强童书的吸引力,让孩子体验和文字不一样的乐趣
五颜六色的插画带给孩子的,首先是视觉的冲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插画决定了孩子是否对某个绘本会有直观的好感。有经验的家长可能知道,那些胆小的孩子,看到比较恐怖的绘本封面就会拒绝读下去!再往极端想想看,一本没有插图的绘本,只有白纸黑字,孩子会是什么反应!
孩子看童书,虽然离不开文字表述的情节,但带给他们更多乐趣的,却是插图,在边听边读图的过程中,他们深化着对内容的理解,也体验着发现的乐趣。
3.插图是理解的桥梁,童书可以无字,却不可以无画
就孩子的阅读行为而言,他们往往是通过读图来进行的,松居直先生早就经过与孩子的交流发现了这一点,我在女儿桐桐的阅读行为中,对这一点也深有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桐桐看书时通常不再直接听我讲读,而是会主动提出先预习一遍或读完再复习一遍了。这个时候,吸引小家伙读下去的元素,当然就是书中的插画,而帮助不识字的小家伙理解内容的东西,也是插画!由此可见,对于不识字的宝宝而言,插画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他们的书,可以无字,却不可以无画,极端的例子就是"无字书"。
对于小一点的宝宝而言,在听家长朗读的过程中,插画是帮助他们理解书中内容的桥梁;对于大一点的宝宝而言,更适合发展他们想象力的无字书则是纯图片的!
此外,童书的插画,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体验不同画家的画风等等,也都有直观的好处,不再赘述。
◆妈妈轻图画重文字,利弊何在?
⊙利:帮助孩子早日过渡到独立阅读
孩子识字多,理论而言应该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帮助孩子早日过渡到独立阅读,帮孩子积累识字带来的成就感等。
⊙弊:或影响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但如果让孩子仅仅把注意力停留在文字上,则对插画的忽略可能会限制他表象素材的积累,不利于孩子在接触陌生的概念时调动既有的表象来进行理解,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甚至,也可能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是以想象力的发展为基础的。
◆孩子过分迷恋识字,又该如何引导?
1.可以从就插画加强跟孩子的互动着手
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轻松地就插画跟孩子提些问题,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关注插画,并在孩子配合作答后及时鼓励,帮孩子建立关注插画跟积极情绪体验之间的链接。
2.给孩子买些无字书看他是否感兴趣
当然,如果怎么引导孩子都无法建立对插画的兴趣,也不要强求,毕竟,丰富孩子表象的途径有许多种。平时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同样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想象素材,更何况,对于热爱识字的孩子来说,识字带给他的乐趣或许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既然早期阅读的主旨是为了能让孩子得到身心的愉悦,允许孩子通过识字愉悦自己又何妨?
小编荐书:《景绍宗童话绘本系列:城里来了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