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2024-03-11 09:34:51)《“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小寨镇小寨小学
一、调查目的
为了课题后期探索研究,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喜爱程度,为研究“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打好基础,以便制定对应策略及课题的有效实施。
二、调查对象
小寨镇小寨小学各年级学生,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各设选择题10个。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上数学课,但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相对减少了。
(二)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及形式比较单一,部分学生表示上课就单纯的听老师讲,不会主动提问、质疑,参与课堂讨论交流。
(三)缺乏实践途径,较少有机会进行深入体验。
(四)日常教学中,教师存在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的现象,有合作交流意识和设计,但实际实战过程并不理想现象。
(五)由于基础的教学方式创新程度有限,拓展程度不够,学生对于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不够深刻,需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加实践活动,加强对其的理解。
(六)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实效性差,重形式,轻过程,重尝试,轻反思。
五、思考与建议。
1.认准方向,不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在日常工作中善于总结反思。
2.加强备课,教学设计从“教案”转向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方法的获得都依赖与学生的自主构建,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
3.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已具备哪些知识,已具备哪些生活经验,教师该如何合理录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4.知识应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与新知识相对应的实际情景,课堂中应该怎样对学生渗透或暗示。
5.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明确分工、互助性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工作要落实到实处,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与讨论,形式上的讨论,几个同学围在一起……给人以“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造成新的两极分化现象。
6.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