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心得体会
(2023-05-29 20:15:20)“双减”背景下,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心得体会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减弱甚至于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在“双减”背景下,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中谈几点体会:
1、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上要善于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一堂课的开始,创设各种情景,例如探索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将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自然的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课程需要,创设符合本班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5、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抽象的,很大程度要依靠动作思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通过实际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实践,使我深刻感受到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及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外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需求。不仅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也让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