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第二阶段小结
(2023-03-18 19:22:03)“双减”背景下,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第二阶段小结
小寨镇小寨小学
兴趣是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和心情愉快地学习,坚持不懈、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某种程度上兴趣也可以说成爱好,人们只有从内心深处的喜欢某件事情,才会有可能将它做的更好。只有喜欢,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把它学好。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观察环节能够拥有发现的眼光。通过这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我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一、主要工作
(一)研读课标,完成教材初探。
我首先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体系,统揽教材全局,研究小组对低段人教版数学教材进行了初步探究,将每一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及时做出教材初探,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只有对教材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教学研讨,组内交流。
利用教研组活动,提出对于实施课题的一些困难、疑惑、建议,共同讨论交流,探讨解决方法,以此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和进步,更对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帮助。
(三)实践活动,提高认知。
适时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学会立足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结合所学知识,采用多种实践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驱力。
二、 存在问题与困惑
2、学生对数学知识中抽象、枯燥、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达不到预期。
3、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通过几个月的教学实验研究,我认为在课堂上进行转化思想是很必要的,不能仅仅立足课堂,这是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在实验班的学生中,学生已经能积极主动地联系所学,将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奥秘。
我们课题组有信心、有决心攻坚克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计划内完成相关课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