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育人印象)战略型教育-宋延江:山东省枣庄市文化路小学校长

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由爱与责任始发的,学校教育更不例外。首先,学校领导对教师在思想上理解,能力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这便是爱与责任的第一层表现,而且这种爱与责任将层层渗透与辐射出去,老师将对学生爱与责任更为强烈与明晰,学生也将这种爱与责任带回家,带向社会,并且逐渐地将爱与责任植于人心,植于习惯,植于生活与发展的方方面面……
当前,“校长的定位是什么?职责是什么?”这个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这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乃至学校发展与师生的成长是否健康。而最关注这个问题的还是校长本人这个角色,因为这更是校长价值的体现与衡量。有人说,校长或是经营者,或是外交官,或是管理者,或是引领者等等,众说纷纭,各有侧重。可通过对山东省枣庄市文化路小学(简称“文小”)的采访,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校长、学校与教育的定位都没有那么简单,也都没有那么复杂,答案只有三个字——“在一起”!
宋延江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他说,“在一起”是校长应该的“生存”状态,校长只有坚守对校、对人、对教育、对真知、对真理的爱与责任,坚持和师生校园、知识真理、社会时代在一起,凝聚干群力量、师生智慧、社会情感与时代激情,才能经营有道,外交有门,管理有方,引领有策,以战略眼光和战略情怀看待和创办战略型教育。
宋校长说,“战略型教育”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真善美”的教育。今天,就让我们从文化、师资、课程三个方面来赏析与借鉴“战略型教育”的内涵与艺术。
文化,关乎教育的发展方向,关乎师生的幸福指数。
“要办战略型教育必先打造战略型文化!”宋校长说,只有校长与师生、学校快乐在一起,形成校长、师生、学校三位一体的战略型文化,才能把小学、小学校的小事做实做好,才能让战略型教育走得够远。”或许,“文小”门口“家长止步,学生自己能行”的标语就是“战略型文化”走向社会,走向未来,走向真善美的第一个足迹或号角。
文化之源——校长,就是文化。
文化,主要是由校长发起的。一位五年级的同学描述道:每天早晨,我们排队进校时,在校门口总能听到一些熟悉而又亲切的话语:“孩子,慢慢走”;“孩子,把书包背好……”这,似乎是爷爷奶奶或许爸爸妈妈的叮咛,“宋老师”却长年的地坚持着;还有一位同学讲述道:有一次,宋校长在校园看到一个同学丢下了一个文具包装袋,他便走过去,叫住了那个同学,又亲自将包装袋扔到垃圾桶里,然后抚摸着那个同学的头说:“孩子,可不能乱丢垃圾,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这似乎是值班老师的职责,宋校长却心细如发,言传身教……校长习惯了和学生在一起,习惯了如此的关怀,学生也习惯沐浴如此的温暖,“美在校园,学在校园,爱在校园,乐在校园”的内涵化和优质化的教育发展思路赫然于人行,于人心。校长之身、校长之行,就是文化,就是文化之源。
文化之魂——校长,铸就文化。
文化,是由校长领导发展的。当人们都在问“教育怎么了?怎么办?”都说“教育是个良心活儿”的时候,宋校长却认为:教育就是爱与责任,教育正值春天。他说只要爱之以诚,责之以尽,求之以真,教育便会勃发盎然生机。
2009年,他出任“文小”校长,面对30年的沉浮与积淀,他在传承前几任团队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与现代教育的特点,首先刷新了理念文化,确立了“爱与责任”的办学核心理念,并围绕这一理念形成了“铸基础教育精品、创素质教育典范”的学校愿景,“博爱求新、行健日远”的学校精神,“融爱于心、践责于行”的校训,“和乐相融、立责致远”的校风,“学博细琢璞、行雅潜润心”的教风,“乐享童蒙趣、良习若天成”的学风,从每一个理念概论中,我们都能看到“爱”“责”“心”“乐”等字眼,处处彰显、渗透与覆盖着宋校长向着师生从而促动老师向学生从“心底”向“心里”传递快乐与智慧的文化之露。校长之思、校长之梦,铸就文化,就是文化之魂。
“什么是文化?什么都是文化。”宋校长说,“文化的力量在学校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和每一项工作中流淌着、穿梭着、互动与沸腾着”。在“爱与责任”这一核心理念文化的引领下,他又有依据、有步骤地打造了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以身示范的行为文化,纯洁丰富的网络文化,优美典雅的环境文化,深刻实用的课程文化等整套的文化体系。
在战略型文化的打造上,这位小学校长没有一点文化盲从与文化焦虑,充满自信与智慧。
师资,关乎着教育的质量,关系着学校的未来。
宋校长说,师资是学校首要的硬实力,办战略型教育就必须要有战略型师资。战略型师资就是“责任与梦想”、“实践与研究”、“知识与技能”相互结合的园丁型、智慧型与整体型师资。
园丁型——“心态好”、“热情高”。
“园丁型”师资对教育和学校有着“乐于付出爱心、耐心、辛劳和责任心”的好心态,尤其是对孩子像园丁对花儿一样无微不至地呵护和培育,对孩子的健康幸福和茁壮成长充满希望和信心。
为了打造“园丁”型师资队伍,他以尊重谋规范——实行“人格化”管理,考勤实行不签到制度,让教师时刻感受到被尊重,自觉把爱的行为变为责任意识;以方向谋激情——利用评选“爱与责任”优秀践行者等形式,引领教师学习核心理念,转变教育思想,克服职业倦怠,坚守职业操守,弘扬职业道德;以温暖谋责任——有事必有帮,有难必有援,让教师感觉时刻被关爱,使之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公平谋发展——从职业道德、教学实绩、教师成长、教育管理四个方面入手,打造教师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以健康谋幸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教师身体,陶冶教师情操。
智慧型——“能力强”、“方法多”。
首先,以宋校长为例:他主持研究或撰写的《以人为本,面向全体,自主合作求新求异》《“集中识字、分课教学、适时拓展”课题研究》和《个性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不能产生次品的禁地》等课题或论文,均被评为国家或省级课题或论文一、二等奖……尤其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实施限时作文,奠基快乐人生—小学“限时快乐”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不但在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而且以此为理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全枣庄市进行推广……
领导带领、模范引领、机制统领,促进了全校人人有课题,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新风的形成,促进了师资从经验型、知识型向集“研究型”“专家型”于一体的智慧型成功蜕变。
整体型——“互动互进”“强强和谐”。
宋校长特别提倡团队精神,发扬群体优势,互相帮助,共同发展,走合作成才和群体成长之路。为此,他:在基本功上,全体训练——大力推进教师三笔两话(画)一机的培训,将其常态化、制度化、作业化;在教学行为上,全体规范——教师按照《教学常规》要求备课、上课、作业;在成长计划上,全体到体——所有教师建立三年、五年和七年等阶梯型的成长计划。在发展方式上,全体重视——“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树梯子”和“青蓝工程”等线下交流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展示评比等活动,以及利用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区域性名师网络工作室和各类博客等线上媒介,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全体老师的知识层次和执教能力。
在采访中,不少的老师说宋校长是他们的老师,宋校长轻轻地挥手并反驳道:“如果说,老师是校长的老师,我打心里更容易接受些;作为校长,坚持和真理、真知,真情融合在一起,与老师们拼搏在一起,能给教师创造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和谐环境是我人生的最大追求,也是校长的本分!”
课程,关乎着师生的生活,关乎着人才的内涵。
宋校长说,教育的主要着力点,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核心途径都是课程。因此,战略型教育的竞争力就在战略型课程。战略型课程则是从“教学”和“育人”两个基点“两手齐抓,两手同硬;两手融合,两手互进”所形成的深刻实用的课程体系。
“教学”——“让学习充满趣味!充满快乐!充满生机!”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是人才成长的核心载体,也是师生生活或“苦”或“累”或“枯燥无味”的“重灾区”。他从“版块重组”“模式构建”“执教艺术”上进行深层改革,从而实现教学“优质、高效、轻负、愉悦”的目标和状态。
在版块上,如:把古诗词作为校本教材纳入课堂教学:墙上有诗词,课间操有诗词,课前两分钟有诗词,每周四下午有大阅读课,还有阅读考级和古诗词背诵大比武……在模式上,如:语文课推行“单元整体教学”(集中识字,分课教学,适时拓展)和“快乐限时作文”(搜集资料—初次习作—评改交流—二次习作);数学课实施口算课课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等);体育课实施“强身先强志”(课前大呼《少年中国说》来激励精神)等。在执教艺术上,绘制“结构知识树”、“单元知识树”、“课堂知识树”,使教师们吃透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
战略型教学课程极大程度地重视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并将其分解为多元评价,例如:将语文素养分解为书写、阅读、习作、诵读等方面目标,数学素养分解为口算、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目标,英语素养分解为口语交流、文本阅读、书写等方面目标,切实做到人知一体,多元成长。
“育人”——“让成长走向生活!走向健康!走向幸福!”
“12年的课改经验告诉我们,‘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全国第五届“和谐杯”小学幼儿园说课标、说教材大赛即将在“文小”召开,该校校园网上邀请函开头的这句话道出了校本课程之于“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重任。
“文小”的校本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以已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被中央文明办专门调研并给予高度赞许的“丝雨”系列为例:“丝雨”,在校内,有它专门的“丝雨楼”;向社会,有“丝雨少年邮局”,它还有声乐、舞蹈等20多个“丝雨”艺术社团。在老师的引导,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丝雨”志愿者便是“丝雨”行动的先锋队。在校内,他们开展着为生病或特困的同学捐款捐书捐文具的“爱心行动”,开展着“自我管理”、“爱护环境”等“责任行动”;在校外,他们开展节日“主题活动”(重阳节到老年公寓打扫卫生和表演节目等)和假期假日的“常态活动”(走进公园、走进社区、走上山坡,清理垃圾和“牛皮癣”等)。
“丝雨”,如丝密,似雨柔。将爱与责任密密挤挤地植入师生的心、行,撒播于校园与社会,乃至在时间缝隙穿梭,传承接力。另外,“电脑机器人”、“七巧科技”等兴趣小组的活动也让他们的学生生活充满阳光。
战略型课程,不但是战略型教育的竞争力,更是在未来社会具有实战能力和幸福生活的战略型人才的茁壮沃土和金色童年。
宋校长说,战略型教育之于小学,在‘远’而不在‘大”。时刻把孩子与民族的未来挂在心上,始终着眼于孩子在未来时代的实战能力,是战略型教育者应有的眼光或情怀。然而,重“远”而不重“大”的教育又必须在“近”的和“大”的智慧与力量的支撑下,才能做得够实,走得够远。因此,这位小学校长,他不但与校内师生“在一起”,默默钻研,上下求索,而且把家长真正地当成盟友、战友,把“家委会”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把“改革”与“开放”结合起来,把与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国内的一些名校的交流与合作常态化、深入化、全面化,只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实现人才与教育的战略型发展。
采访宋延江,采访枣庄市文化路小学,“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不是亮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不是亮点,惟一段段诚恳简短的言行,一个个默然而辛劳的背影和一张张逐渐褪色的照片却给了记者清澈而温暖的感触与感动:一位校长丝毫不脱离人本与校本,不脱离真知与真理,不脱离社会与时代的睿智与真诚,乃至带领一个团体,默化一所学校,形成“诚教”之风,积淀“真教”之韵,凭借着与师生、与教育研究、与社会实践、与家长及人民“在一起”的真诚与执著,诠释了一个“整个的教育”和“真实的教育”。或许,只有这样的“战略型教育”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