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教育人印象)舜耕校长-黄飞: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校长

(2014-12-08 13:32:09)

采访黄校长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他是一所享誉齐鲁大地的大校名校——在校生达9300余人,曾获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实验学校、中国基础教育百佳名校等荣誉的舜耕中学校长;他也是一位享誉齐鲁大地的名校长——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杰出贡献人物、全国优秀校长。作为教育专栏的记者,对这样的名校与名校长的“黄金组合”有着一种本能的神往,神往与其接近,神往融入其中,但是,谁都知道,黄校长是个“大忙人”,他奉行的是“抓大不放小”的管理原则,大到学校战略决策,小到校园里的一片纸屑,虽非事必躬亲,但重视行为示范,因此,他难有闲暇接受采访;另外,作为名校的名校长,媒体的关注密集,纷至沓来,也不胜其扰……

然而,当记者真正与他接触之后,黄校长却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挂在嘴边。“做过的,我说不好,只是无悔无愧而已;要做的,我不好说,只是追求一个教育梦想而已……”原来这才是黄校长鲜与媒体接触的真正原因,他只想做,只想做好,一心一意,心无旁骛,“让每个学生都愉快地学习,让每个教师都积极发展”,仅此而已。

山东省有两所舜耕中学,一所位于省会济南,一所位于古薛国之都——枣庄市薛城区。黄飞是“薛国”舜耕中学(以下简称“舜耕中学”)校长。

舜耕中学始建于1996年,是一所较为年轻的学校。经过三任校长11年的努力,到2007年黄飞出任第四任校长的时候,舜耕已经从一穷二白到基本规范,在鲁南地区崭露头角,而且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当时摆在黄校长面前的是如何“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打造“优质品牌”的必然使命。有人说,前三任校长面对的“艰难”,黄校长面对的是“难上加难”。然而,经过几年的努力,舜耕中学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一所享誉齐鲁大地,在全国也小有名气的的大校、名校,一所当地人民满意、学子向往、教育依赖的“文化园”、“智慧园”与“硕果园”……

                             “骨架”X“内涵” “耕”出文化的根深叶茂

黄校长说,“品牌的90%是文化,每一个校长都希望学校发展跳出兴衰周期,而实现这一目标唯一可以依赖的只有文化”,因此,他一上任就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确立了“把学校文化变成舜耕的DNA”文化追求。黄校长,七年来,他即是舜耕文化的首席设计师、首位践行者,还是核心体现者。

立体式——“学校文化理念体系的骨架”:

2012年全国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研讨会上,黄校长提出“学校文化理念体系的骨架”这一概念,并以“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构建与学校管理”为主题,阐述了文化与管理之间的互动互进的关系,明确而准确地将文化从一种理论上升成一种科学而巨大的力量,赢得与会者的赞赏,也引来全国各地兄弟学校的借鉴与学习。

舜耕文化的“学校文化理念体系的骨架”可以概括为:一种精神,一个文化校园,一个灵魂,一个办学策略。呈公式化,简约明了,准确到位。如:一种精神(123=一个座右铭(能创第一创第一,不能创第一创唯一)+两个关键词(团队+合作)+三本管理书(《请给我结果》《把信送给加西亚》《带队伍》);一个文化校园=校徽+校路文化+楼文化+班级文化+办公区文化+生活区文化+柱文化+雕塑群+园文化+校花+奇石++++水;一个灵魂=“让每个学生都愉快地学习”+“让每个教师都积极发展”;一个办学策略=居安思危的思想+竞争的意识+执行力和落实力+下沉机制+利用资源、巧借方式(资源×方式=发展)。其中,在“一个办学策略”中,居安思危的思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意识+“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实现新目标”的心态+“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再创新辉煌”的目标;执行力和落实力又有“1×90%×90%×90%×90%×90%=59%”这样一个公式,即干部、师生做什么都要100%完成,一个环节打10成折扣,结局就是不合格、不及格;管理模式=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

全景式——“景文人三位一体文化内涵”:

“景”之文化是文化之貌,他围绕“舜耕”文化之源,以“感恩、惜时、励志”为主题建设了励志墙、二十四孝文化园、舜德园、耕学园等文化景观和景观文化,使楼台亭榭、树花藤徽均布满文化符号,充盈文化元素;“文”之文化是文化之神,他以“卓越·舜耕”为核心理念,形成了以“舜德弘远、耕学载道”的校训、“当精细管理典范、做课堂改革先锋”的发展愿景、“质量立校、品牌强校、发展兴校”办学策略等为基本内容的基本理念、治学理念和治校理念……而最关健、最核心的是“人”之文化。在舜耕,人们仿太史公言,赞人之文化:“校长,捡纸屑于校园、于闲睱,师生争相打扫,保持卫生,习惯自然养成;推门听课于随时、于随室,师生皆重反思,善互动,不走神;读书于始终、于终生,师生手不释卷,校园书墨飘香;著述于报刊、于杂志,师生皆立说,好总结,善研究。一年所行成制度,二年成风气,三年成文化。”人之文化,即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而以校长文化为先导,为源头……

立体式与全景式将文化的骨架与内涵有机融合,使其脉络清晰,枝繁叶茂,成为一整套完整、科学、高效而人性化的运行机制,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创、共有、共享的信念、宗旨和目标的总和,实现了事物人的随机管理、制度整体长效管理和文化柔性科学管理的步步蜕变与升华,实现了“把学校文化变成舜耕的DNA”文化追求。

                             “老师”+“学生”  “耕”出“人”的福慧双赢

黄校长说,文化的发展,人是源头,是根本;同样,质量的提升,也要作用在人上,体现在人上。说到底,教育,学校,就是“人为”与“为人”的问题。人,学校之人,教育之人,便是学生,便是老师。学生主体,老师首位。

“让每个教师都积极发展!”

首先,校长引领。黄校长是一位智慧型、专业型、发展型校长。他卷不释手,行不止步,耕不辍笔。虽然舜耕已经远近闻名,但他还是继续不停、与时俱进地到洋思、杜郞口等先进学校和先进地方,寻经问道;他在《中国教师》上发展的《加强文化建设,坚持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学校》,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构建文化育人新机制》,在《高中物理分层教学中组织行为的研究》等文章和主持完成的课题,都成为舜耕与教育的宝贵财富,同时,掀起和形成师生自主自觉发展的风潮。

其次,名师引领。第一、他每年都要免费给老师至少两本教育书籍,每年给老师订一份专业刊物,实现名师理论对老师的科学指导与系统化提升。第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青年教师大部分去过洋思中学;王敏琴教授、高金英、任者春、丁榕、郑朝晖等一批知名教师走进舜耕中学,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第三、注重校内名师的培育与激励,实现名师的长期帮扶与引导:成立名师工作室,并选取青年教师为工作室成员,进行教材教法研究、同课异构,淬炼他们的专业能力。

再次,机制统筹。第一、他建立了报酬激励、成就激励、机会激励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为教师们创造了一个“能者上”、“勤者上”、“德者上”、“智者上”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竞争、合作、互助的和谐环境。第二、设优秀论文奖、舜耕名师、金银牌班主任、青年骨干教师和陶行知奖章等各类评选活动。第三、搭台子,铺路子,激发教师,使“主动效果是被动效果的30倍”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等先进的口号成为教师的共识,“活化”青年教师“四走一跑”即“牵着走、看着走、赶着走、扶着走、放着跑”的发展轨迹,使每个教师实现了都积极发展,主动发展。

目前,舜耕拥有省市特级教师3人、齐鲁名师1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22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48人、山东省优质课获得者50……

“让每个学生都愉快地学习!”

“给学生们一个愉快的课堂生活”——黄校长说,学生的生活首先是课堂,而课堂的愉快在于有内涵、有技巧、有激情的优质、高效与灵魂,因此,愉快的课堂得首先从教师的“磨课”入手。他所总结与倡导的“磨课”有三步或三招。第一、“独角戏”,他通过校园电视台和监控网络等媒介,帮助青年教师形成“上课—拍摄—观看—反思—再上课—再拍摄—再观看—再反思”的良好循环模式。“二人转”——“拜师结对”,即师傅每周听取徒弟2-4节课,听完后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徒弟吸收并修改教学设计,师傅再听,再评;同时,徒弟听完师傅的课后再上新课,对师傅课堂中优秀的教学设计要能进行批判吸收。“大舞台”——大家要通力合作,一个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所有成员一起听课,听课后再一起评课,根据评课结论,讲课教师对这些意见进行吸收、整合,最终确定授课时的教学设计。“舞台剧”的主要形式——“抽赛课”、“磨课”,“磨”出了教师的水平、兴趣,也浸涵着他们对教育的执著,浸润着对学生的爱与为学生打造“愉快课堂”的希望与激情。

 “给学生们一个愉快的课外生活”——黄校长积极开展与践行的“1234”育人工程和“5+2+2”统筹模式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一生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1234”即一项重点——德育教育,两个重点——“自我陶铸工程”和“礼仪文化”,三个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四类教育——养成教育、励志教育、情感教育、科技创新教育;“5+2+2”即“5+2+2=素质教育=高质量=升学率=人才”,5即“5天在校”,两个“2”即“2天的双休日”+“加上2个长假”。在此育人工程与统筹模式中,他们将德育教育与课程有机结合;“四礼”“四仪”分为外貌与举止两个层次,进行量化考核;“光景部落”、健美操队、“大舜文学社”等十几个学生社团,均由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家长走进了宿舍、操场、课堂、食堂,走进了管理、教育和监督;又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等活动,还有“生活规范”的养成、“五个一”的坚持、“孝心日记”的“耕耘”,还有“钱学森奖章”所激发的思考、创新与探索等,又“还”给学生一个“生活即学习”的愉快的课外生活……使阳光、乐观、自信、惜时、刻苦、自强不息成为舜耕的学生文化,成为学生生命的底色。

让每一个学生都愉快地学习,让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地发展,黄校长以自己的智慧与执著,引领、帮助、支持而又服务于师生的发展,“耕”出了舜耕一片新的天地,使每一位师生发展于全程、于全面,生活中充满着方向与目标、内涵和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享受了生活与人间的温暖,实现福慧双赢。

黄校长说:“舜耕,即虞舜之耕作,当与舜渔、舜陶不分,皆显舜帝之德行。舜之所以“舜”,之所以“圣”,之所以“大成”,重在教化或教育。今人以舜耕命名以记之、以颂之,以仿效之者多矣,舜耕公园、舜耕山,而以舜耕中学最为恰宜。舜耕人,当效之。”

的确,在舜耕,古与今传承统一,人与校有机融合,作为校长,黄飞就是舜耕,舜耕就是黄飞,舜之德性魅力、舜之大知大智、舜之勤勉之风,皆融聚与洋溢于“舜耕校长”之舜耕之韵,舜耕之风,舜耕之智。舜以德、以耕而天下,黄飞,将教育梦想与生命相系,亦以德、以耕而教育之天下、天下之明天、师生之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