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实(课例二)
(2019-12-24 14:37:50)
标签:
教育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课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过冬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副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秋雨图。
这篇课文是学生在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已经学习了运用不同方法理j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所以教学重点在方法迁移运用上。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主要指导书写生字“颜”字,培养学生良的好写字习惯。
3.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像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会观察,初步训练写日记的思维和方法。
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像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学会观察事物,初步训练写日记的思维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积淀文化
1.同学们我们来想一想,都学过那些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
(指名说)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篇写秋天的课文——《秋天的雨》
二、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指导书写生字“颜”
(三撇要写的错落有致)
书写习惯强调:写字要做到头正、肩开、背直、足安。
三、感知秋雨,训练思维
1.
情感朗读——“轻轻地”读。
2.
3.
(1)找一找,秋天的雨把颜色都分给了谁?
(2)读句子,边读边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
(3)指名汇报
4.寻找规律,积累语言。
(1)它把(
(2)它把(
(4)(
5.背诵第二自然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6.联系生活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有那些漂亮的颜色,它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可以仿写句子,也可以自己写。
(1)学生写句子。
(2)指名多个学生汇报。
师总结:大家刚才所写得句子,观察得都很仔细,如果把每个同学刚刚所说的句子串起来,那就是一篇观察秋天的日记。下去大家可以把刚才的内容记录下来,也可以重新观察,写一篇关于秋景的小日记。
7.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你闻到了吗?自由读。
(指名交流,并读。)
所以我们说,秋天的雨是什么味道?——难怪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8.秋天的雨还会吹喇叭。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生配合演一演,内化课文语言。
怎样才能演的好呢?落实任务,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句子。
(3)练习表演:
生:——
(4)谁还想演一演其他小动物?
小朋友、小燕子、小蛇......
(5)练习说话,表演。
四.总结全文,以文化诗
1.
2.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积累语言,文化传承
读一读有关秋天的诗句,把他们积累下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白居易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