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次梦见(四)资江河边

(2022-04-01 11:03:52)

2022次梦见(四)

 

(一)

直到现在,资江河边是我爱去的地方。

但是由于琐事的缠绕,现在的我已经没有那么时常去了。

而十余年前,有好几年,我几乎每一天,都在资江河边散步。有时呆一个上午,有时呆一个黄昏,而有时,在黑夜中行走。

资江南路那时有一排大大小小的KTV歌厅,现在大都已经倒闭或者搬迁。那时除了上午外,其余的时间,总会有歌声传来,给这个河边以生机和烟火的味道。

若是晚上,这个地方,就更热闹。

有一年,一些学生毕业,他们举行同学聚会,喊了我去。我不会唱歌,也有 社交恐惧症,推辞,但是有些人,来我家楼下请我。

于是我就去了。

在歌厅包厢里,我记得,那些青春年少的学生,欢声笑语地抢着麦克风在唱歌。

我微笑着看着他们(她们),我知道我正在和这些学生一点点地告别。他们不久之后,就会出高考的成绩、而后填写志愿,而后开始不同的人生旅途。作为老师的我,其实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我是一个摆渡的人,船已经靠岸,他们(她们)正陆陆续续上岸,在回首和我告别。而我,也将撑船回返,回到我出发的地方。

那时,有点感伤。

因为这一批学生中的好些人,是如此地优秀,优秀得让我心折,我想与优秀的人为伍。

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个女生,穿着一双凉鞋,她大约为了舒服,凉鞋的鞋带没有系好,翘着二郎腿时,随着音乐的节奏,凉鞋轻轻地晃动。

等到她点的歌曲调想起,她起身,叫着”这是我的歌,我的歌。谁愿意和我一起唱?“

她边说,边走到了点歌台边,——一个类似演讲台的小桌子,小桌子中镶嵌一台电脑。

她唱的歌是张震岳的《思念是一种病》:

 

”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

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

一辈子有多少的来不及

发现已经失去最重要的东西

恍然大悟早已远去

为何总是在犯错之后

才肯相信错的是自己

他们说这就是人生 试着体会

试着忍住眼泪 还是躲不开应该有的情绪

我不会奢求世界停止转动

……“

她在演唱时,是完全投入的。有时看着我们,有时闭着眼睛,有时看着屏幕,有时轻拂一下额头的长发到耳边,有时不好意思地笑,有时仿佛会心地笑……

坐在沙发上的我,沉溺于她演绎的歌曲的情绪之中。高兴、感伤。

周围的同学,在静静地聆听。茶几上,有散乱的零食、饮料。隔壁的包厢里,也隐隐地传来歌声。

那个夏日的下午,天气很热。

门外,是涛涛资江水,是望江楼,是西湖大桥,是正开得热烈的夹竹桃花。

此地一别,就不知何时何地相遇了。

 

(二)

但我还是时常去河边。

资江北岸的人气不如南岸。但是好在安静。

我时常从资江南路的临津门 渡口坐渡船去对岸。而后,在河边走。

芳草萋萋,沙鸥飞翔。

有钓鱼的男子,在岸边枯坐。

有散步的人,在三三两两地走着。

而我,独自一人。

我看那些防洪堤上的涂鸦,看西湖桥下桥墩写的留言。

那些留言,字迹大都潦草,字里行间,是一些年轻男女的笔迹。

那些桥墩和防洪堤的墙面,成为倾述心事的树洞。

我在看这些或是誓言、或是爱意,或是悲伤、或是高兴的词句时,内心时柔软的,是慈悲的。我不认识这些留言的人,哪怕他们(她们)将自己的名字写了上去,我也不认识他们(她们),我不知道他们(她们)经历过什么,正在经历什么,也不知道在留言之后,他们(她们)又怎么样了。我只知道,他们(她们)生活在这个城市,生活在这生生不息的河流边,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在喜怒哀乐。

 

我们不会相遇。

我们会相遇而不相识。

我们相识而不会相知。

我们相知而不会相守。

这就是人生的故事。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三)

资江河边,有一段修复过的古城墙,古城墙上,春天时,一些苔癣、杂草会冒出来,湿溜溜地点缀着泛黄的墙砖。新生和故去交织在一起。有厚重感。

城墙后面,是人间烟火。

在资江南路和城北路之间,是大量的民居。这些楼房,修建的年份应该大都是八九十年代,没有什么规划的理念,——邵阳直到现在,我没有见到有什么好的规划理念的居民小区,只是一律挤在一起。

这些民居,杂乱地挤在一起。楼栋和楼栋之间的距离,逼窄。有些几乎伸手可及。

略微大一些的空地,横七竖八地停放着一些车辆,车辆边上,有些买菜卖菜的人在交易。

一些狗、猫在小巷中自在穿行。

 一些小孩,在楼房下面玩耍,他们的大人,在附近或照料着生意,或聊着天。

很多人穿着睡衣。冬天是冬天的睡衣,夏天是夏天的睡衣。

我走在这里。

我感叹着人的随遇而安。——因为我觉得有些地方是不好住人的,太潮湿、光线太暗、有些地方,似乎有治安隐患,消防隐患。我在设想,如果我在这个地方居住,我会不会也随遇而安?

我想我会的。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居住久了,这个地方就深入到你的血脉里去了。不管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深入到血脉中了。

看一个人,要看他(她)的原生家庭,也要看他(她)成长的周围环境。

要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友善的周围环境。

城北路有一家宝隆和粉面店,江湖传说这家粉面店粉面好吃,是本地的一个品牌。但是我从来没有没有去吃过。有一回,一个朋友说去吃一下,我说好。

但是那次吃的过程并不让我惊艳,相反还有点失望。

一是门店很小,就餐环境一般。二是味道和其他的回民粉面店相比,也没有什么出众之处。三是价格略贵,上餐时间较长。

这种老店,可能只适合居住在这一带的人的口味吧。

而这一带,居民集中,故一传十、十传百,就说这个店的粉面好吃了吧,就变成了江湖传说中的名店了吧。

在我这个城市,几乎每一条街、每一个小巷,每一处有人活动的地方,都有粉面店。这是外出的邵阳人的乡愁,是留在记忆深处的味道。但是人们其实记得的,只是自己时常去的那几家粉面店,在那几家粉面店吃久了,就有了感情了。就会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习惯到喜欢,从喜欢到挚爱,从挚爱到眉飞色舞。

这仿佛是爱情。

这仿佛是人与人的相遇。

这仿佛是天与地,仿佛是生与死。混沌初开时,天不习惯地,地不习惯天,大地不习惯河流,河流不习惯大海;生离和死别来时,我们会哭泣,会不舍,会挽留,会决绝,会一笔一画地刻写着对方的名字。

但最终,我们一切都习惯了,都接受了。

只是在晚上走在暗暗地的街, 那些路灯亮了又灭,那些树叶绿了又枯萎,那些疾驶而过的车辆鸣响汽笛时,我们偶尔会想起那咖啡店的咖啡苦得好喝,那转角饭店的猪血丸子煲仔饭香得你将碗底的那一粒米粉也吃干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