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埃博拉病毒,之专家指导(2014-04-23)
(2014-04-24 07:38:47)自几内亚公布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确诊消息至今,已经整整一个月了。
在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还将发生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对于埃博拉病毒近乎前所未闻的我们,一个月的时间,从知之甚少到深刻体会,从书本知识的补救到临床经验的总结,从一个普通经历者的角度观察过,从一个半专业的临床医生的角度分析过,经历其中,迷茫过,也尝试着选择过,脆弱过,也努力地坚强过。
当一个人,所处危险之地,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于我,相信,消除恐惧最好的办法,是去不断地知道所面对的危险是什么,而胜过于去知道面前的危险该怎么解决。或许,这会被视为是一种颇为自负的人的想法。也许,自负通常是走向失败的开始,孰可知,自负也可以转化为勇气和信心。那关键在于度,在于智者所把握的尺度。
我相信,只要知道危险是什么,我就有机会去找到解决的办法,即便危险是不可战胜的,我也能平复心态去接受危险所带来的后果。然而,于我,无法驾驭的危险是不知道危险是什么。
曾经爱玩一个游戏,在游戏中有这样一条定律:“在这里,我们从来不怕敌人,怕的是看不到敌人。”这句话,我信了!在人生百态的这场大游戏中,这句话也一直影响着我。
疫情发展的每一步,我不时地问自己:当前的危险是什么?要面对的困难是什么?在与埃博拉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里,我一步一步地不断了解着这种病毒。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网上的信息查阅,国内专家的针对性辅导和解释工作起到极为关键的帮助作用。
来了一大通感慨之后,还是言归正传吧。
刚刚收到了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的倪大新主任给医疗队的来信。信中,对医疗队所关心的有关疫情的各个问题做出了详尽的解释,让我们对埃博拉病毒有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了解,也为我们应对当前疫情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其中,有几个问题的回答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一,对于“当前疫情是否算是得以控制”的回答:根据整体疫情发展趋势看,几内亚政府及相关组织前期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已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疫情还远远没有达到有效控制的程度。一方面,几内亚发现疫情的地区没有明显的增多,除利比里亚外,也没有疫情进一步输出到其他国家的确切证据,疫情扩散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另一方面,新发现病例增长仍然较快,特别是首都科纳克里,不但病例数明显增加,而且出现众多医务人员感染,说明在已经有疫情的地区,防控措施落实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防控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第二,对于“病毒变异后是否存在着呼吸道传播为主的可能性”的回答:从现有资料看,还没有足够依据认为本次埃博拉疫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的传播方式。目前新发病者仍然局限于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即是病人的亲戚,或者是医务人员,所以主要传播方式应仍然是与病人直接密切接触。如果变化到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那么后续病人会广泛得多,传播速度也会更快。而且,WHO等一直在协助当地进行调查处理,如果出现传播方式的改变,那么对防控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几乎肯定地说WHO应该会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公布出来。
第三,对于“疫情报道中不同名词如何解读”的回答:WHO关于埃博拉疫情制定有明确的病例定义。疑似病例(suspected cases)为任何正在或曾经出现突发高热症状并接触过疑似、可能、确诊病例或死亡、发病动物的病人;亦或是有突发高热情况并伴有下列症状中三项及以上者(头痛、呕吐、厌食、腹泻、昏睡、腹痛、肌肉或关节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打嗝);亦或是有任何不明原因出血情况的病人;亦或是任何不明原因猝死的病人。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s)为经临床核实的疑似病例,或任何与已知的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死亡的疑似病例(未能及时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病例(confirmed cases)为任何疑似病例或可能病例经过实验室诊断后确诊的病例。而clinical cases of Ebola Virus Disease并非规范性术语,应该是包括了所有疑似病例、可能病例与确诊病例在内的全部病例数。
第四,对于“雨季是否对病毒传播有影响”的回答:雨季对疫情的影响不详。但是Ebola疾病传播有两个来源,一是直接接触带病毒的动物,二是直接接触病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疾病的传播与是否雨季应该没有太直接的联系。要是有影响,可能也主要是气温等影响到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第五,对于“医务人员如何防护”的回答:医院内感染是埃博拉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是控制埃博拉疫情的重要措施。WHO认为,埃博拉病毒传播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而造成的,由于无法早期识别感染EVD的患者,WHO推荐医务人员应时刻采取标准防护措施(standard precautions)。同时针对埃博拉疫情中接触中存在的风险,建议在近距离接触病例时( 1米以内),应佩戴面罩或外科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止体液喷溅。WHO也强调,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污染的环境(衣服、床单、针头),也有可能造成感染。空气传播未见报道,但如果病人出现严重肺部疾病,或进行刺激病人咳嗽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则应采取空气传播防护措施。
收到上面如此详尽的回答,我很是欣慰,整个医疗队对埃博拉病毒了解了更多,大家也就安心了更多。真心地感谢倪大新主任,真心地感谢国内一直以来给予我们极大关心和极大帮助的人们。
与此同时,我们会把这些非常有价值的、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专家解答,及时地转发给在这里的更多的中国人,尽我们所能地开展有关疫情防控知识的宣教工作。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疫情当前,我们有信心,我们科学地、勇敢地坚守在这里。
我相信,有祖国做后盾,有大使馆有经商处的协调和领导,有我们每一个人付出力所能及的点点滴滴,面对疫情,在几内亚的两万华人都会有信心,我们一同坚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