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爱之旅(一)(2013-01-26)
(2013-01-27 18:04:11)算上周末,往返一周的时间,我回国了。行程万里、舟车劳顿,对于我来说算不得什么。能见上一眼病重中的母亲,能为她早日康复发挥一点自己的作用,我已然无比欣慰了。
没有想到,我家人生病这件事情竟然得到了大家如此的关心和各级领导如此的重视与特殊照顾。短短的几天时间,无时无刻,我都在被周围人为我做出的一切而深深地感动着。大恩不言谢,此时的我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爱之旅,之——暖心的衣裤
夏天来,夏天走,两年的援非任务,计划着满一年时回国休假一个月。原本中,谁也没有想到会在冬天回到北京,自然也就没有准备厚实的长袖衣裤。
几内亚的白天 30℃,而转机地巴黎正在下雪,北京更是只有零下5℃。这样的天气变化,让全副夏装准备的我很是为难不已。
举全队之力,临行的前一天,很多人都把自己最厚的衣裤送到了我的宿舍里。吴主任来了,王薇姐来了,晓丽姐来了,老曹来了,杨威也来了…… 无论是女式的,还是男式的;无论是上衣,还是裤子;只要能穿上的,只要能套上的;一件一件,我都带好了。
巴黎的风很大,雪刚刚停下来。戴高乐机场的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只露出一条条清晰的飞机跑道的痕迹。透过廊桥的缝隙,风还是把寒意带进整个候机大厅。
虽说,不停地走动,是获得热量的最好办法。但若没有衣裤挡寒,谁冷谁知道。这时候的我才真正感受到:穿上吴主任给的秋裤,再薄也是如此的暖腿;套上老曹送来的夹克衫,再不合身也是如此的抗风。
都说,御寒先暖胃。书包里,有大厨特意为我蒸的四个鸡蛋,有贺姐专门为我炸的一袋馒头片,还有饼干和火腿肠。食物产生的热量,确实有效。
在巴黎转机的十八个小时,虽然漫长,却并不难熬。我觉得,身上是暖的,胃里是暖的,而更重要的是,带着大家的关心与惦念,心里是暖的。这,才是抵御严寒最好的方法。
爱之旅,之——老人的微笑
“你不该回来,那边的工作很重要。”在病房里,这是父亲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而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看到我,没说话,只是微笑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流露在那满目疮痍的脸上。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疼痛,折磨着卧床在家的母亲已近九年了。而这次急性关节腔内化脓性感染,对于她来说,致命的已不再是疼痛,而是她全身血液系统的损伤和循环系统的失代偿。内科治疗已然尽其所能却收效甚微,而外科手术成为她最后的救命稻草。
再是坚强,久病难愈,也会使人的意志丧失将尽。然而,当我推着手术车送母亲进手术室的那一时刻,她的脸上如此平静,带着那一丝微笑,看着我,没说话。
时间一分一秒的走着,过得好慢。前两次手术,都是我给母亲做的麻醉,曾经那一幕幕手术场景,一个个麻醉细节,如今坐在手术室外的我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我知道,麻醉的操作有多困难;我也知道,为了配合麻醉母亲需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两个小时后,仿佛凝固住了的时间开始慢慢地恢复正常的走了起来。当母亲被推出手术室的那一时刻,她用期待的眼神一直在四处寻找着。当目光落在我身上的那一瞬间,她的微笑慢慢地慢慢地露了出来,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挺好,不疼。”
那微笑,是期盼得以实现后的一种满足;那微笑,是艰苦前行中的一种动力;那微笑,是心灵相通间的一种交流。
爱之旅,之——儿子的鼾声
手术过后的第二个晚上,是我安心回家睡觉的第一夜。
三岁的儿子,就睡在我的枕边,小手里一直拽着我的被角。或许是长胖了,或许是睡姿没有摆好,他微微地打着鼾,睡得很沉。
“爸爸,你怎么才回来呀?”
“爸爸,你坐的飞机大吗?”
“爸爸,你给非洲小朋友的病都看好了吗?”
“爸爸,我画的画你看到了吗?”
“爸爸,我能和你一起睡觉吗?”
躺在床上,我回想着刚刚进家门时的那番场景。那个就像一台提问机器一样的小话唠紧紧地围住我,不知怎么变得如此能说,不停地问问题,问题多的根本容不得我回答。
此时,陪着躺在我身边的他,看着他酣然入睡的样子,听着他沉睡中的鼾声,我忍不住笑了。是欣慰?是苦涩?不知道,都有吧。只是,觉得他长大了很多,懂事了很多,而我,为这一切能做的却是很少。
为人父,陪伴的缺失,是用什么都无法弥补的。心中的自责,像滚雪球一样,随时间的流逝而越滚越大、越滚越重。然而,面对曾经的选择,我仍不后悔。相反,自责成为一种动力,让我更爱医生这一行,让我更愿意加倍努力去完成好援非医疗这一光荣使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