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从理念博弈到教学相长(20112-11-19)

标签:
杂谈 |
近来,随着手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不知不觉中,医院里麻醉科的队伍也日渐壮大起来。
几天前,科里分来了三个新人: Madame Soumare Adana和Madame Moriam Sogonie,还有Monsieur Falilou Gamara。关于麻醉,有的干过五年,有的干过两年,有的才是刚毕业的学生。至于,他们是来做麻醉医生、还是麻醉护士,我就不确定了。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因为在这里,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的最大区别不在于专业出身、不在于学历高低,而在于是否能够独立完成麻醉、能够完成什么样的手术麻醉。就像一直在科里工作的那位老麻醉护士Madame Bindeur Bah,她会做单次腰麻、会做气管插管,在我来之前,医院里就一直把她当作麻醉医生来用。
非洲的麻醉,有非洲的特点,这里的麻醉水平的确相对落后。或许,是受条件所限;或许,是受理念所限。前者,是一种无奈;而后者,就是一种悲哀。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渐渐地体会到,在这里,麻醉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瓶颈。这是一种理念上的瓶颈,存在于这里每一位麻醉工作者自己的心中,存在于这里每一位外科医生的眼中,甚至存在于院长Kamara老套的话语中。如果这无法得以解决,那么,这,就不只是瓶颈,而是封顶。是时,麻醉水平将无法得以提高,外科手术也将无法得以发展。
在他们看来,“麻醉医生只管麻,麻倒了就行。”至于,这样的麻醉方式下,手术能不能做下来,病人的安全存在那些隐患…… 这,似乎是些太过复杂的问题,就没必要过多考虑了。那是外科医生自己的事,那是病人的命中注定。
而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麻醉技术和理论知识的缺乏,这是麻醉理念的偏曲,这是麻醉医生的最大悲哀。只会做全麻或是单次腰麻不是他们的错,那是因为在学习期间对硬膜外麻醉就知之甚少,故而临床应用微乎其微。然而,这不可怕,因为还可以再学。却是,在术前麻醉讨论中,他们如上的这番回答,着实令我为之一惊。这种麻醉理念的偏曲,才是更可怕的、更可悲的。
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仅是授之于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然而,授之以渔必先授之以鱼。一来,是证明给他们看,有些能力不是在空谈。二来,是给他们些甜头,让他们先得生存而后思发展。
其实,他们还是很懂得服人的,至少大多数是这样。看了几次我做的硬膜外麻醉之后,他们主动提出,让我边操作边给他们讲解。这令我很是欣慰。
自此,我的麻醉过程中又多了一项新的内容,一次次生动的操作演示与讲解,加之麻醉空闲时细致入微的理论普及。他们听得如此投入,看得如此认真。从那些专注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对技术的迫切渴望。虽然,我的法语不是很灵光,但操作中的彼此沟通还是可以实现的。毕竟,麻醉是相通的。
同时,教学相长,我体会到,这样的过程对我也是一种提高,至少专业上的很多法语词汇,我已然铭记于心。
目前,麻醉科里,除我之外,已经有四个人了。虽然,他们尚不能独立工作吧,但人丁兴旺总是件好事。这说明,医院在渐渐地转变,科室在渐渐地发展,院长对麻醉科的重要性给予了足够的肯定,也对麻醉科未来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好现象呀,我看好这里!
http://s2/mw690/938ac46cgcedf13df0631&690
http://s1/mw690/938ac46cgcedf1156a950&690
http://s4/mw690/938ac46cgcedf12546cc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