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选择题常见错误分析

(2019-01-08 09:12:59)
分类: 高考研究

        哲学选择题常见错误分析

        黄陵中学  姚永刚

一、做题思想类

1.留意题干设置的选择范围,要求“唯物论”,不能选“辩证法”;要求“方法论”,不能选“世界观”。

2.系列知识,如“×××的特点”之类,有其一未必有其二、其三,不可想当然、不看材料而选;不可爱此及彼,溢出选项不可选。

3.考查甲乙二者的关系,如“整体与部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须辨明方向,看材料谈的是谁对谁的影响。

4.“决定”不能双向使用,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不决定社会存在。唯一例外:整体决定部分,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也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注意排除错误的“决定”。留意“决定于”。

5.“关键”、“根本”、“决定”、“主要”一类“极端”性质词汇不可轻用,相应选项应慎选。

6.除了运动、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别的如“联系”“矛盾双方的转化”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无条件,不是不需要条件,而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如此。)

.顺序易颠倒类:

1、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

2、“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3、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4、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

5、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是“认识→实践→认识”

6、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从特殊性中概括普遍性,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7、矛盾双方的统一以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

8、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三、地位特点区分类:

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3、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获取知识的途径——亲身实践或间接获得

4、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实践的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

5、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践

6、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上升,事物发展的道路——曲折、迂回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不是矛盾特殊性原理

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

四、“经典”错误类:

1、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对物质不会起决定作用,不可能直接改变客观事物。“观念创新”只是观念上的创新,也不能直接改变客观事物

2、意识(社会意识、价值观、文化)有不同性质,产生不同作用,并非都是积极的

3、并非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4、“改造规律”

5、“推翻真理”

6、“真理包含谬误”

7、“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存在多个真理”

8、“永远无法认识”、“永远达不到真理”与“获得终极真理”、“完全认识清楚”

9、“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10、“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1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12、建立新的联系,依据的是事物固有的联系,并非人的主观愿望。

13、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4、“新出现的事物”不等于“新事物”。

15、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都会引起质变

16、“超越历史条件”

17、“辩证否定就是肯定甲而否定乙”

18、“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