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和“打人”
(2012-06-20 07:35: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学记忆 |
“打架”和“打人”
兮 杉
“打架”和“打人”是文革中常见的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是野蛮和残忍的,是我不愿看到的。但“打架”和“打人”的事情却各有一桩,保存在我中学的记忆里。
见到“打架”是刚入中学的事。那天放学后,我走出教学楼,迎面看见一大群人在操场上涌动,人群的中间,两个女生扭作一团,正互相撕扯和殴打,从人群中间不时传来叫骂声。听旁边的同学说,是我们年级的一个汉民女生和一个回民女生因言语不合打了起来,好像打了有一会儿了。
我不愿看见这样的场面,就独自往家走。
那时从社中往家走有两条路:一条路是从学校西边穿过一片荒地,穿越一条铁道,然后走进计委大院。这条土路虽然脏,但比较近;另一条路较远,是走学校东边一条横马路,出来再走三里河路往西,然后进大院南门。
天挺冷的,我决定走近路好早点回家。没走多远,看见对面跑过来七八个壮汉,他们手持棍棒,一脸怒气。我急忙闪到一旁,让他们过去。
我低着头继续往前走,快过铁道时,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只手搭上我的肩膀,我一回头,吓出了一身冷汗。刚才打架的那个回民女生站在我面前,身后是那几个手持棍棒怒气冲冲的壮汉。回民女生看着我,问:“哎,刚才是你打我么?”“不不不……不是我。”我语无伦次地回答。我这才想起,刚才和她打架的那个汉民女生衣服的颜色和我一样,我俩还都戴了一顶墨绿色的毛线帽,谢天谢地,她没戴眼镜。望着那女生疑惑的表情,我急忙说:“你没看见,我戴着眼镜吗?”回民女生仔细想想,大概想起那汉民女生确实没戴眼镜,急忙带着那些壮汉向前奔去。
第二天才知道,昨天打架开始,就有回民同学跑回去叫人。回民女生的哥哥带着人赶来时,那汉民女生刚走,他们急忙追赶。我的服装、身高和那汉民女生极相似,于是……
“打人”的事我没有亲眼所见,是入学不久听我们班的一位班干部说的。
那时学校上午上课,我们下午很少到校。我们班有位班干部时常到学校来,一天课间她和我们聊天,说学校里关押着一个高年级男生。我问,学校关着人我们怎么不知道?她说白天学校上课,那里没什么声音。一到晚上,那学生就挨打,惨叫声楼道里都听得见,她给我们学那男生的惨叫:“某某某,我和你无冤无仇啊,你干吗这么打我啊……”听得我毛骨悚然,那惨叫声一连数日在我耳边环绕。
后来,我就忍不住找那位班干部打听那个关押的男生的消息。不久,班干部说,那个挨打的男生死了。死的时候全身青紫,伤痕累累。据说那男生的亲属过来收尸,给尸体照了很多照片……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文革那“如火如荼”的年代,时光虽然已过去四十多年,仍深深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因为这两件事都有关生命,一件有关我个人的生命,一件有关他人的生命。
回汉两族的民族纠纷历来就有,计委大院和回民区的孩子从小就格格不入。记得小时候去钓鱼台玩儿,走近路从回民区穿过,经常遭到回民孩子的唾骂。不过,那些孩子也仅仅是骂骂而已,并不动手。现在想起来,两边的孩子之所以有矛盾,主要是两边孩子的生存环境相差太远。在中学里,和班上的回民同学接触多了,觉得他们也是挺好的孩子。
回民勇敢彪悍,但是讲理。在那“打砸抢”盛行的年代,回民女生的哥哥为了给妹妹“报仇”,率领众人手持棍棒追赶,把我当成“疑似凶犯”……尽管我的服装和那女生极其相似,他们也不在背后打闷棍,还要验明正身再动手。否则,背后一顿乱棍齐下,也许就不会有今日的兮杉了……
回民同学和汉民同学打架,是两族孩子的相互伤害。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相信那些打架的同学会相逢一笑泯恩仇。
那个最终被打死的男生,受到的却是单向的伤害;那男生有何错误,有何罪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他绝不该死。每逢回忆起这些事,我都在想:人若是活活被打死,临死前要受到多大的痛苦?而那些打人的人,究竟是为了什么?!
“某某某,我和你无冤无仇啊,你干吗这么打我啊……”那些文革中的打手们,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当年那凄厉的惨叫声,想起那些在你手下死去的冤魂,你的灵魂难道不颤栗吗?!
莫言先生在他的《打人》一文中说:“人,一旦可以打人,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就说明人还不是真正的人。人,一旦可以打人,不管你打的是什么人,距离野兽就很近。其实,这个地球上,真正的猛兽不是老虎也不是狮子,而是人。人可以成为天使.也可以成为魔鬼……”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人变成了魔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