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恋型的母亲会破坏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平衡,孩子生活在一种极端的家庭环境中。比如事必躬亲型的自恋母亲试图影响女儿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心不在焉型的自恋母亲不会给女儿提供指导,支持和共鸣。
这两种教育方式看起来对立,但是对女儿造成的影响是一样的:孩子的自我形象会遭到扭曲,不安全感挥之不去。他们会产生一个观念:“我有价值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不是因为我是怎样的人”。这种观念会在他们长大后形成两种极端的人格:高成就机动型和自我破坏型。
高成就机动型
高成就机动型的女儿在别人看来是个非常好的孩子,她会把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打理的很好。但是实际上她不是自己想这么做,而是她要向母亲和世界证明她到底有多优秀。她试图告诉自己:“我是有价值的人”,告诉母亲:“我做的这么好,你就没有理由指责我,你应该以我为荣”。如果无法完成她(或其他人)认为重要的事,她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健康的人因自己的本性而被人接受,高机动型的人因自己的成就而被人接受。柳传志的女儿柳青就是高成就机动型的例子。从小到大她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显然她得到的成绩并没有让她获得满足感,结果就是她不停的推着自己向前,而且还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有些女强人不论得到什么样的成就和结果,都不会满足,因为她们内心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在无能感中挣扎。这种力量推着她们去做出更多的成就,但是并不会从得到的成就中满足自己。然后只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出更多的成就,无助的期望在某一天自己能停止这种恶性循环。
自我破坏型
与高成就机动型的孩子截然相反,有些孩子没有成为优秀小孩来证明妈妈错了,于是把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不明智的破坏了自己的努力。妈妈创造了一个只会失败的环境,我们在其中永远无法证明自己,于是我们很生气,以某种方式对妈妈说:“看到了吧?事实证明我没法成为你想让我成为的那种人!”
现在很多网瘾的孩子都是这个类型。他们感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同时又被网络所吸引,网络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发泄渠道。他们不在意前程,不在意责骂,是因为他们内心中是愤怒的,失去了证明自己的动力,就只有破坏自己来惩罚别人。所以,其实高成就机动型和自我破坏型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样的,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源头都来自于对母亲的愤怒,只不过高成就机动型用愤怒来逼迫自己不断前进,而另一个用伤害自我来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人类很少会有主动的自我破坏行为,但是当孩子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观念的时候,身边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帮她抵消母亲所带来的消极观念的人,那这个孩子就可能由于缺少母亲的支持和教养,在理解和处理自己情感问题上遇到很多困难。孩子会听从妈妈的话,因为没有自己的观念,接收到母亲不喜欢自己的信息,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是无能的。如果有一个人能帮助她抵消这种观念,她可能就变成了高成就机动型的人,但是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她就只能把愤怒发泄到自己身上,并且认为自己只能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