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南京虐童案”思考:爱为什么变成了伤害?

(2015-09-30 09:14:23)
标签:

育儿

快乐

情感

临汾心灵花园儿童青少

教育

分类: 亲子关系

骇人听闻的南京虐童案,虐童母亲李征琴说宝宝到我家3年了,恶习都没有改掉,我想打他一下,改一下他的恶习,我是出于教育的目的,我心里不是想伤害人。”

看到养母这样的辩词,有人说母亲的行为是犯罪是人格的不完整表现,是变态的心理反应,也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母亲为什么选择“打”纠正孩子的撒谎行为孩子为什么3年了还是继续撒谎母子之间是一场怎样的心理战?

 

母亲“打”孩子、惩罚孩子有其心理根源

 

首先,父母本身有获得孩子尊重的需要,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父母觉得自己不被尊敬甚至被冒犯,从而把本有的“爱”转为了“生气、愤怒”。所以我们常说爱绝不会让人痛,只有需求没被满足才会痛”。

其次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处于孩子的上位,对于很家长而言孩子是我的,我得对的一切负责,所以“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器”就变得那么冠冕堂皇事实上此时父母只是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私有物”,没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第三父母长期有“打”孩子的行为极有可能根源于成长经历,他们小时候同样是被暴力对待的。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孩子撒谎有其心理根源

 

孩子天生并不会撒谎,因为他们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听见什么就说什么但是随着大,孩子从周围环境习得了撒谎,甚至体验到撒谎的好处。

首先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大人之间无意或善意的谎言都会被孩子捕捉到,孩子发现大人都可以做,为什么小孩子不可以?便模仿。另外父母有时的承诺没有兑现,孩子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因,只会觉得父母失信于自己,再次习得撒谎是被允许的,这反应了孩子的模仿心理

其次,孩子为了取悦父母,或者为了避免说实话而带来的惩罚选择说谎,从某种意义上说撒谎是出于自我保护而做的选择,这反映了孩子安全的需要

再次,如果撒谎已成习惯,这更涉及到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了,父母过多强调孩子撒谎时想掩盖的错误,而忽视了要纠正孩子撒谎行为本身

母亲的是爱还是伤害?

 

从本意出发我相信每位母亲教育孩子都是带着的,这并不意味着有爱就不会带给孩子伤害,不当的或肉体惩罚会带给孩子无尽的心灵伤害。

孩子跟大人一样有着基本的需求,被爱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以及被尊重的需要等父母惩罚孩子,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孩子大打出手,让孩子人前丧失自尊,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

从孩子的自我成长来说,经常被惩罚的孩子会养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在内心深处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误,甚至多疑,与人交往畏手畏脚,思前顾后,不敢表露真实的自我。

惩罚带给孩子心理上的改变必然也影响行为,所以孩子为了避免备受惩罚之苦,千方百计寻找辩解理由而开始了撒谎的行为。更糟糕的是孩子从父母的打骂行为中习得暴力和攻击手段,在未来的生活使用

父母如何有效惩罚孩子

 

肉体惩罚孩子并不是我们推崇的教育方式,正面的教育,积极的引导才是根本如何适当地使用惩罚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呢?

所谓适当的时候,首先就年龄段来说,心理学家们都认为0-3岁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过多的惩罚会导致他们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所以三岁不适合惩罚的方式。

3-6岁孩子可以在坚持错误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到了6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完善,体罚会加重自卑心理等到了10岁以后基本不再有“打”的教育方式了,过分的惩罚只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

所谓适度惩罚次数宜过于频繁,决不能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其次,惩罚孩子时一定要给孩子新的出路,更好的办法取代不良行为

有效调整孩子撒谎的办法

 

1. 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要少有,不轻易对孩子许诺,承诺的事情尽可能的做到,如果做不到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

2.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多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想其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了解他的希望与意图,如果是正常的需要我们尽力创造条件满足,但同时指出撒谎本身的不对之处。

3. 与孩子平等交流。家长们避免高高在上的优势心理,学会蹲下来跟孩子对话,多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而不是去指责孩子的行为,不管他做得对还是错,爱他是永远的。

4. 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孩子的坏习惯不是天生的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撒谎的代价,找到适合的方法

5. 积极正面的引导,其实父母天生都是催眠师,我们出现在孩子面前的言行更积极一些,更正面一些,他们就可以无意识总学到这些积极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