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别人家的孩子”给孩子种下永远的阴影---胡老师教育案例解析系列之三
(2012-04-07 11:48:55)
标签:
别人家孩子家庭教育教育心理学胡波老师揪心父母烦心娃教育 |
(为尊重与我沟通的朋友,以下故事主人公均采用化名)
(一)身边的故事
孩子倾述1:
我现在经常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像从记事起,我的爸爸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比,尤其最喜欢拿我和表姐比。
我有一个同龄的表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还参加过奥数竞赛,拿过几次奖。每次考试,老爸老妈都要把我的成绩和表姐作比较,有时还要和我们班上几个学习尖子的成绩进行比较。基本上每次比较,我都处于劣势,所以我很反感。我老爸老妈平常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你看看你表姐,你要是有她一半,我们就不用操心了。”每次听了这话,我总觉得很难过。我说:我不可能成为表姐,我只能成为我自己。我真搞不懂他们,他们难道不明白人各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也都有自己的长处、短处的道理吗?再说我不是不想学好,我也在努力,可为什么我的成绩他们都看不到呢?我生气的时候老在想,他们干脆认表姐做女儿算了,反正自己总是比不上她。我甚至都不想再呆在家里了,我讨厌任何人。为什么他们都不能了解我呢?
孩子倾述2:
我真是很倒霉,我觉得我从娘胎出来就被我妈妈拿来和别人比。说我这个不如表妹 ,那个不如表妹 ,本来我很喜欢我表妹的,但因为我妈妈老夸她,现在我恨死她了。从小妈妈就说我不如她 ,大了说我什么也不会干。说我在家不知道做家务 ,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 ,表妹也不象妈妈说的那样如何如何的好 ,我也不象妈妈说的什么也不干 ,好多人都看在眼里,但是为什么妈妈只相信表妹说的话 ?有时,气不过了我就大叫:“表妹好,你给他当妈去成不?你天天讲天天讲!你不烦,我烦啊!”凭啥老爱拿自家小孩和别人比啊?我恨死我妈妈和表妹了!我很难过! 也很痛恨!
孩子倾述3:
为什么?为什么啊?我最讨厌父母口中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人家谁谁谁,有多好多好,像人家学学。不是我叛逆,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为什么这个人好,就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样好?我郁闷!如果强人所难也算一种教育的话,我想,那么所有的孩子就会成为父母的工具!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呢?为什么要拿别人的孩子当榜样?孩子最大的榜样就是父母!自己都没有做好,凭什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完成未完成的心愿?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做父母的为什么就不去体谅了解孩子的苦恼,难倒他们忘了自己也曾是从孩子长大的啊!可为什么明知道孩子不快乐,还逼迫他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有多少孩子的前途都毁在了自己父母的手上?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能做自己认为正常且对的事情,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他们亲手抹杀了孩子的兴趣,一句‘谁谁谁好,要是我们有他那样的孩子就好了’就将我们那仅有的那一丝自信打败。我不明白,我一点都不明白,原谅我的批判,原谅我的一派胡言!我只是不想活在不属于我的世界里!
(二)教育手札
亲爱的父母们,你们知道儿女最恨父母的一件事是什么吗?我常常听到有些孩子说:“我最恨就是爸妈常常对我说:你看看某某人……。”那个某某人可能是他的兄弟姐妹,也可能是他的表(堂)兄弟姐妹,也可能是你们认识的其他孩子。总之,就是那个你总拿来和他作比较的人。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者表现没有别的孩子出色,当孩子表现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爸爸妈妈就会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就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别人家的孩子,不要这样惹人讨厌,当孩子对此说出“我最恨……”这句话时,可以想象孩子的内心是怎样的苦闷和无助。是呀,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啊!
我记得在一次咨询中,一个孩子当着我的面直接问自己的妈妈“既然你不喜欢我,既然你看人家的孩子好就让人家的孩子做你的孩子,你一直在说我怎么惹你生气,不能给你争气,羡慕邻居家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想想你自己,你做了什么,人家孩子的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你想过吗?”当妈妈听到孩子说这句话时当场目瞪口呆无言以答,是呀,既然一直夸别人家的孩子好,为什么不去看看别人家孩子的父母是如何与孩子相处沟通的,为什么总是拿自己的想法来衡量孩子,不要一直用自己的权威来制约孩子,在指责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是否也该换个角度去考虑,究竟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因为自身内心的缺失让自己看不到希望?
拿自家孩子跟别的孩子比似乎已是被公认的应该禁止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只跟自己比的确对孩子建立自信并取得进步有好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如果真有自尊自强之心的话,他很快就会懂得,他最终还是要和别人比的。因为当今社会本身就充满了竞争,竞争就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进行比较并且超越的过程,所以适当的比较会增强孩子的危机意识,使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父母们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盲目的比较。如果在比较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或者总是拿自家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自于成人的评价,而这种肯定式的评价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亦是尤为重要的。如果父母总是强调孩子比别人差,会使孩子经常自我否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恐慌、退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我们总是有很多的父母望子成龙的心过于急切,他们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和成绩一般,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压迫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往往会是适得其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父母盲目地、笼统地攀比,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的表现。我们做父母的为何不先认真研究一下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不如别人?就那么一味地羡慕别家孩子,斥责自家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导致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消极,对未来越来越没信心。
其实,在孩子失意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抚慰,才能尽快的走出失败的阴影、勇敢地面对困难。当孩子的同学获得奖励、取得好成绩,而自己的孩子没有取得时,家长不要轻易批评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这样才能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嫉妒心理。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共同分析失利的原因,让孩子自己找出自身的不足和与别人的差距,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功。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接纳别人、学会欣赏别人,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这样,孩子就会喜欢和信任家长,在遇到困难时才敢说出口,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达到教育的目的。
那么,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到底该怎么做?如何才能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盲目的比较呢?
1)教孩子学会反问自己
“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父母的意见?是否要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
2)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一次对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让孩子分别拿测验后的分数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又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在此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3)承认孩子间有差异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许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且总拿自家孩子跟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这样做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之间的差异,父母应当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而且,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差异时先不要着急,这种差异未必就是差距。孩子跟别人的差异性往往是其个性形成的开始,其实,这种差异更需要父母来加以保护。此时,父母的正确态度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例如,自己的孩子脑子迟钝一些,教育孩子笨鸟先飞,多卖些力。孩子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已经尽其所能,父母就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4) 尊重孩子的天性
父母要尊重自己孩子的天性,不要盲目跟风,人家孩子学这个我就让自己的孩子学这个,人家孩子上北大我就让自己孩子上清华,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实,做父母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道路,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他,孩子只有按照他自己的规律去成长的时候,他才可能获得幸福和成功。
5)培养孩子的个性
父母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学习别人的优点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的个性更重要。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现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
印度思想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去比较。每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父母独一无二的礼物。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孩子天生就有差别。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差别,然后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进步。我们可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成功和失败比,就是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咱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孩子拿我们和各方面都比我们强的其他孩子的家长比,想想我们的感觉怎样)那样只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始终要坚信这一点:只要自己的孩子努力了,那就是最棒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