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苛求完美的父母易造就不完美的孩子--胡老师教育案例解析之二

(2012-04-06 15:13:39)
标签:

家庭教育

完美主义

父母

孩子

教育心理学

胡波

揪心父母

烦心娃

教育

(为尊重和我交流的朋友,以下人名,均采用化名)

(一)身边的故事

孩子倾述1:

我是一个高中生,在一所重点中学的重点班读书。我现在感到压力很大,也很困恼。按说,高中生有压力很正常,因为学习紧负担重嘛。但是我的压力不是因为这些,还是完全来自于我的父母,我的父母都是完美主义者,尤其是我爸,要求完美到了让人恐怖的地步。我觉得,自打我生下来,父亲就按照他的理想设计着我。生活上,他给我制订了一个严格的吃喝拉撒睡的时间表,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坐痰盂,几点钟刷牙,几点钟用早餐,几点钟饮水,几点钟玩耍,几点钟吃午饭,几点钟吃晚饭,几点钟吃药片,几点钟喝牛奶,几点钟睡觉。在他给我吃的各种颜色的药片里,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另加一支市场上流行的营养液。父亲认为,他的这种“科学喂养法”一定能培养出健康聪明的孩子。记得小时候,有时我玩积木正玩得高兴,他说是该尿尿的时间了便非要我去坐痰盂,我说我不想尿尿,可他不由分说就将我抓起来放在痰盂上,不尿尿就不让我下来。有时肚子分明饱饱的,什么也吃不了什么也喝不了,可是喝水时间到了,他硬要我喝水。妈妈说他太机械会害了我,可是他不听,并搬出一套道理,诸如营养需要搭配,人有固定的生物钟等等。为了这些琐事,他和妈妈之间经常发生争吵,我害怕他俩吵架,于是后来每次都很听话,他让我尿尿我就尿尿,他让我喝水我就喝水。妈妈拗不过他,只好撒手不管了。

在学习上,他们对我的要求也很高,虽然我的成绩一直很好,但他们还是不太满意。有一次,我的英语考了93分,全班第4名,这样的成绩如果换成是别的父母,不知会有多么高兴!可以在我家就不行了,他们一句表扬的话也没说,还十分的不满意。因为其中有3分是单词写错了扣的分,为此,回去我爸爸罚我抄了10篇课文。学画弹琴也是一样。如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我就一直要练,练到爸爸满意为止。总之,对我要求很高。对我的方方面面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只要我有一点做不好,他们就不会轻易放过,一定要求做到最好。有他们这样的父母,我觉得好累,面对他们,我经常很紧张很压抑,感觉自己都快无法呼吸了,我也知道,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也不是坏事,但像他们这样子要求,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人能够让他们满意。有时,我真的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感到很无力,我甚至讨厌有这样的父母,我真的觉得累了,快被他们无止境的要求压跨了。我现在都觉得我的心理有问题了,有时候我做题目时,看了又看,总害怕做错,到时又让他们不满意,现在学习的速度是越来越慢,有时候我想干脆做个不听话的学生,不读书,不学习,让他们头疼,估计就不会对我这么苛求了。或者一死了之,让他们后悔。我真的好烦、好痛苦、好矛盾啊!请救救我吧!

 

孩子倾述2:

我小时侯,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我妈超级好强,凡事追求完美,所以对我学习要求非常高。经常强迫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小学一年级,语文考100,数学考了99,因为马虎写错了答案。被她狠狠打一顿,包括甩耳光,连奶奶劝都没用,说要我以后记住不能马虎。直到现在,她还觉得自己很对,我一说她错了,她就歇斯底里的哭,说我不懂事,白费她一片苦心,她说如果我再怪她,她就不想活了,要跳楼去。上了初中更恐怖,恨不得每个假期都把我放在补习班,用她的话说,她太喜欢别人对她说:“你女儿真优秀,真懂事,长得又漂亮,成绩又好,你把你女儿生得太完美了,羡慕死你了。”为了听到这句话,她不惜对我变本加厉,我高中上了最好的高中,学习很努力。而我妈做了很多特别的错事,我不敢说,偶尔一次旁敲侧击,她差点没骂死我,使我从小的是非观摇摆不定。任何时候都感觉我做对了是应该的,做错就大错特错,而我妈犯了大错,是可以原谅的。所以尽管在别人眼里我很优秀,但我一点也感觉不到快乐和骄傲,相反,我很不自信,甚至在内心深处我很自卑。而妈妈对我要求越来越高,经常说:“你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当然,在这种思想的压力下,我强迫自己要做到最好,我一直努力让自己保持年级前10名的成绩。但这学期我开始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妈妈凡事都要求完美的思想让我踹不过气。我知道自己得了强迫症,每次我做好作业,都要把书本整理无数遍,我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经常自己开导自己,但是效果时好时坏,我很麻木,每天心不在焉,不知道在想什么,越想压力越大,但我妈妈还总是对我说:“做事要追求完美,做人要追求极致。”每次她这样教育我,我就恨不得去撞墙,想去死,感觉人生好恐怖。真不知道是我妈变态还是我变态了?

 

(二)教育手札

 

所谓苛求完美,就是在生活中过分对人、对事、对事物提出苛刻的要求:
 有位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晶莹圆润的大珍珠,爱不释手。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珍珠的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可是渔夫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一层,黑点还在;一层层剥到最后,黑点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其实,有黑点的珍珠不过是白璧微瑕,正是其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可贵之处,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在自然,美在朴实,美得真切。而渔夫想得到美的极至,在他消除了所谓的不足时,美也消失在他追求过于完美的过程中了。美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它的完整,而在于那一点点的残缺。如同丧失双臂的维纳斯,给人无限遐思。
  在生活中,许多人把完美主义与奋发进取、精益求精、追求成功相混淆了。完美主义者与其说是追求完美和成功,不如说是害怕缺点和失败。他们信奉:只有完美或成功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因而,他们对自己吹毛求疵,却常常忽视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因为害怕失败,他们常常在行动上犹豫不决,在选择时优柔寡断,因而错失良机,裹足不前。这使他们陷入一个痛苦的怪圈:追求完美,却总发现自己缺点颇多;企求成功,却总感到一事无成。某个方面的完美并不能让人更有尊严,更受人尊重,那些只不过是自我的感觉罢了。缺陷永远是缺陷,不是靠某个方面的完美就能遮盖了的。完美也许能让你更加傲视众人,但实际上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没人在乎你是不是完美,其实这根本就是你在自作多情。完美主义的问题正是在于“恐惧缺憾”,害怕令人失望,避免感到内疚。不能容忍美丽的事物有所缺憾是一种正常心态;对许多人来说,追求尽善尽美也是理所当然的。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完全感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假如一个人缺乏自信,生活遭挫折,那么他的完全感就会受到伤害。所以为了避免伤害,人们尽力追求完美,这就是产生完美主义的心理原因。
  完美主义者会特别注意细节、要求规矩、缺乏弹性、标准很高、注重外表的呈现、不允许犯错、自信心低落、追求秩序与整洁、自我怀疑、无法信任他人。所以完美主义的追求,容易引发许多家庭问题和人际冲突。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看到 有这样一些父母:对待工作,他们追求完美,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对待孩子,他们也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孩子同样成功。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怕孩子误入歧途,对孩子要求更加严格。但是,教育孩子过分苛刻,孩子容易患强迫症。有的父母自己就是完美主义者。孩子的周末比平常还忙:上钢琴班、英语班、奥数班……事事都要求做到最好。生活上要求孩子循规蹈矩,如被子要叠得整齐、坐姿要端正、写字要工整、饮食要绝对卫生……

在这样完美主义要求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做事认真,成绩超人,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但是,进入青春期后,长期形成的完美习惯就会变本加厉,导致强迫症。有的孩子做作业稍有涂改,就全部撕掉重做;做题速度越来越慢,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检查,甚至考试时做不完题目;更有甚者,走在路上反复数脚下的地砖而经常迟到。

因此,过于追求完美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总是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打磨成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殊不知,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免不了有些瑕疵和错误,这正是孩子的可爱之处,父母如果不容许一些错误和瑕疵,一味的要求完美,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要求来打磨,来挑除所有的瑕疵,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因为承受不了而变得逆反、抑郁、甚至堕落,这块玉就有可能被你自己亲手毁掉。

“完美本是毒。”要求孩子方方面面都做到完美,对父母和孩子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就如毒害心灵的药饵。俗话说得好“瑕不掩瑜。”意思说只要是美玉,有些瑕疵也不妨碍它的美丽。对待孩子,父母不要总是以自己苛刻的眼光去要求去看待,要学会把视线放到孩子的优点上,才不会放大孩子的缺点,当孩子做得好时,要及时表扬,这样才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欣赏和爱,那么,他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所以,父母们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必苛求完美。杰出的科学家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残疾人,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听不到自己创作的歌曲,但他们的一生却是欢乐多于痛苦的一生。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懂得:人生宛若一支球队,最优秀的球队也会丢分,最差劲的球队也有过辉煌的时刻,我们追求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最后,请记住邱吉尔的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苛求完美只能造成残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