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亲家庭孩子需警惕成长“自卑症”--胡老师教育案例解析系列之一

(2012-04-04 20:11:17)
标签:

单亲家庭

家庭教育

孩子自卑

教育心理学

胡波

教育

(以下主人公均采用化名)

家长口述

“前几天肖云和她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了,我好羡慕。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没有爸爸的关心、疼爱,我总觉缺少点什么。有时候,真的觉得父母在我的脑海里就只是一个词,一个空洞的概念。妈妈总是忙她的,我过得好孤单好寂寞,遇到伤心事,我总是一个人偷偷的哭泣。我常常会在心底里问自己,‘既然我没有人疼,为什么还让我来的这个世界上?’其实我要的快乐很简单,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肖云一样,有一个疼我的爸爸,爱我的妈妈。每天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每到星期天或者节假日,爸爸妈妈就会带着我到各个景点游玩……但我知道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的奢望,因为命运早就为我贴上了‘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个代表着忧伤的标签……,尽管如此,我知道我必须坚强起来,我不祈求任何人的怜悯,”这是我14岁的女儿在QQ空间里的留言,我看了感到心里酸酸的。自从和丈夫离婚后,我一直独自打拼,想给孩子创造好一点的物质条件。没有想到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的寂寞痛苦。其实,女儿小的时候一直开朗活泼,自从我与丈夫离异,她就变得不爱说话了,经常面对着电脑发呆。有时同学约她出去玩,她也不去,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以前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我实在是太忙了。现在看来离婚给女儿造成的心理阴影和影响还是很大的,但是我该如何和她就此问题进行交流呢?我很担心这样下去,她的情绪会不健康,会给她造成心理上的缺陷。

 

(二)教育手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步上升,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逐年增多。尽管,在很大一部分所谓的“问题孩子”都来自于单亲家庭的时候,也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们成为社会的优良人才。相比较普通家庭的孩子们,他们或许略微敏感、或许略微孤僻、亦或许更加坚强和自立,这些,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由于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依然显得十分重要。何况,人类的父母(子女)关系实际上是子女与社会接触的一个最初的、最基本的关系。母子(父子)的相互依恋是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疼爱,能使子女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和安全感,这对于子女的个性认识和情感的正常健康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剥夺子女与父母的接触会带来许多消极的后果,对子女的认识的发展、情绪的稳定、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以及日后的社会性反应等都极为不利。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孤僻、冷漠、软弱、精神过敏、喜欢独处、不合群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绝不可忽视给予子女的父(母)爱。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四分之一的单亲家庭孩子在父母离婚的头半年时间里有强烈的恐惧、愤怒和羞愧感。近半数的孩子常出现哭闹等不良行为反应,有的甚至对他人怀有敌意或具有攻击性。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异而冷漠,凡事无动于衷。随着社会离婚率的不断提高,单亲家庭在都市中日渐多了起来。独立抚养孩子的父(母)亲直接面临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在家中应该得到的是温暖、安慰、激励、放松和调整。但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因为缺少一方父(母)亲的关怀与疼爱,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较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如果单亲的父母亲不能关心孩子的生活,体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的性格会慢慢发生畸变,有的会误入歧途。因此,如何根据单亲家庭孩子的特点进行家庭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重要课题。

原因剖析:

1单亲家庭子女常有的心理特征

“家庭作为一种初级社会群体,其内部社会结合的形式具有较为密切的面对面交往的特点。家庭中的两性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双亲和子女的关系基本上也是如此。”

家庭由于变故而造成了家庭内关系的破损,形成残缺的单亲状况。毫无疑问,在单亲状况下,父爱或母爱的缺损都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成长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甚至伤害,使这些未成年子女形成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并且子女的年龄越小,这种不良影响的力度越大。

因此,单亲子女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

1.羞辱心理

羞辱感属于人的情感心理系列,是外界事物引起内心窘迫、不安、羞涩、耻辱的情绪体验。单亲子女一般对自己的身世有羞辱感,总是回避谈论家庭问题,将家庭的事视为隐私,不愿意外露。羞辱感本是人懂得廉耻的一种良好心理品质,但表现在单亲子女身上便被扭曲了,变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情感体验。

2.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得很低,从而产生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它对于人的思维活动、创造活动和其他心理活动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单亲子女将自己现在的家庭与原先的相比,与周围的家庭相比,难免产生孤独和自艾的情绪,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心理支撑,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缺乏主动追求精神。

3.冷漠心理

当单亲子女长期感受到的是家庭生活中不美好的东西时,便对生活美感意识遭到破坏,从而逐渐失去对生活的美好感受,表现出冷漠、缺乏热情和向上的精神。这种对生活不经意的态度积淀便形成冷漠的心理。

4.报复心理

单亲子女在父母离异后,只能跟随一方生活,被另一方冷落。有的离异父母为寻求新的生活,将孩子寄养他方,都不要孩子。于是孩子视这些为生活对自己的不公,是父母给自己带来的不幸,继而产生报复心理,要报复父母,报复生活。与报复心理并发的是自暴自弃、玩世不恭心理。这些心理并发后,便表现为对生活失去信心,失去责任心,不求上进,甚至敢于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5.人格偏差

心理学认为“人格标志一个人具有的独特性,并反映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交织。”孩子人格形成的重点环境在家庭,父母是孩子人格的教育者。父亲代表着理性、权威、坚毅、成就的一面;母亲代表着感情、关怀、温柔、亲切的一面。由此渗透的对孩子的爱也是不同的,父爱充满着阳刚,母爱充满着阴柔。在孩子的人格形成中,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单亲子女由于得不到完整的父母双亲的爱,其人格形成环境不利,在人格形成上往往出现人格偏差。

 

2)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难点

1单亲家庭孩子往往疏远老师、同学与集体,相对自我封闭,使教育难以发生效力

如果不从羞辱心、冷漠心理中走出来,单亲子女就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疏远甚至躲避老师和同学,经常独自一人陷入苦闷之中,不关注教育要求,不关注学校班级的活动,此种状态下,教育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也难以发生效力。

2、无心向学,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家庭的破损一下子打破了原有规律的或美好的生活格局,孩子心中充满惶恐怨恨等情绪,根本无心或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成绩必然急剧下降。

3、先入为主的经验,对周围人产生一种仇视心理

这更是一种心理变态现象。由对父母家庭的怨恨情绪逐渐扩展到对周围人的敌视,包括容易产生对老师的不信任,对同学的不理解甚至嫉妒。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危害更大。

 

破解之道

1)    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会使孩子在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中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和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发展;如果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孩子常常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或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而且很难制止。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出现偏差,轻者表现为胆怯、孤独、固执和不合群,重者会产生对别人的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理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因此单亲家庭要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以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孩子是无辜的,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感不到幸。这就要求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孩子不论在灿烂的阳光下,还是在急风暴雨里都能健康成长。

2)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父母是孩子塑造自我的镜子。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要十分注意自身对孩子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征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言及不负责任等。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对待孩子,否则,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往往会使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渐入歧途。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看看书画展,和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游戏,等等,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3)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
    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参与决策等等。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4)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
    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趋向内向和孤僻等特点,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是一种良好的矫治方法。
5)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以利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都是必不可少的,单亲家庭要努力去满足孩子对这两种爱的渴望。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