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一张照片吸引了我,上面的英文,中间的迪迦,下面的中文,说明了美国的军事霸权,日本的文化渗透,中国的工业扩张。目前GDP排名前3的大国利用“开放”为口号进行不同方式的扩张,浓缩在这张照片上,让我感叹良久。
本期听张波讲O2O,主题是:开放。
这一年以来很多媒体在讨论O2O,很多企业在实施O2O,主要集中在追求某种业务如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并依此为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很多朋友和我沟通O2O,很多问题就是告诉我一个他设计的线上线下互动业务场景,直接问会不会有效果?
我每次很难回答,只能从以前的历史数据中找类似或同行业的业务场景给他建议,幸亏目前每年翼码有数十个行业不同的近10万个线下线上互动营销业务在后台跑。其实我一直坚持O2O不要太关注“线上”或者“线下”表面现象,要从三个基本商务行为(营销、交易和消费体验)在移动互联时代发生了什么样的趋势变化这角度来企业需要如何进行O2O实战(无论O2O战略方面还是O2O战术当面)。
今年O2O在线下零售企业眼里(他们要从线下去线上)就是“全渠道”;而电商,团购网站,社交平台(微博、微信)等线上企业因为强烈从线上到线下的需要,因此,这些象娱乐圈喜欢口号的互联网公司以“开放”劝说线下企业上他们网站进行营销或交易,又以“安全”告诫已到他们网站进行营销或交易的线下企业不要去其他线上互联网企业那里干同样“O2O全渠道”的事情。更有甚者,利用那些电商专业大号继续忽悠线下企业不要把电商看成一个线下企业的渠道,而要看成一个线下企业的战略。如果说2010年前,电商还处于流量红利期的话,这话还算正确,现在线上流量已经处于天价而对线下实体企业如此不精准的情况下,继续忽悠线下企业不要把电商看成一个渠道,实在有点过分。
有点扯远了,回到O2O的“开放”,先谈谈线下企业的O2O开放,线下实体企业的优势在于消费体验,线下企业的O2O“开放”,认几个自己熟悉并关系好的线上渠道做营销引流的表哥吧(关于“承认线上渠道是表哥”的说法,见2013年12月7日,银泰CEO在《中国企业家》主办的“O2O大变革”年会的讲话:天猫是银泰的线上大表哥,不是我原创的,没有任何负面讥讽),对于线下企业的线上营销引流渠道在我的《O2O》书中早就提出过,主要是4种类型,1、大企业采购的线上B2B渠道;2、小企业采购的线上渠道;3、社会化营销渠道,含APP、微博、微信、视频网站、SNS、论坛、二维码渠道等等;4、传统的生活服务类电商(含团购)。线下卖场的传统租金+扣点方式未来可能会转向线下为线上引流费,我不知道2014年会不会出现这样商业模式,但相信未来几年会出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线下企业在电商努力的失败已成定局,让他们更专注于线下实体店的拓展和体验改造,然后试图与现有线上互联网企业合作构建O2O闭环,这是波哥认为的线下企业利用O2O开放后的未来几年趋势,当然这里面线下纯渠道会很艰难,而带内容的线下渠道反而会重新崛起,所以改变实物类商品结构,提高服务品结构,是线下大卖场比O2O开放还要紧迫的事宜。
再谈谈线上互联网企业的O2O
开放,O2O核心是体验商务,在营销、交易、消费这三个环节如何做到极致的体验,是志在成为O2O互联网巨头绕不开的话题,比起用“开放”口号实现开放,将体验做到极致进行“开放”才是王道。线上企业的O2O开放主要是三个层面:
1、互联网用户开放给线下企业,我曾经给国内有名的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的朋友提过建议,如果他们想给线下商户提供免费WIFI设备,最好把免费的用户体验做的更好点,比如和QQ用户绑定,利用QQ用户和密码就可以免费上你的WIFI,这样线下商家的信息安全性就被设备商和腾讯公司背书了。
2、支付成为基础设施开放给线下企业,这点其实线上企业做的比较好,唯一需要搭建不同的支付体验场景让用户愿意在线上企业来线上企业的支付工具完成支付,这个任重而道远,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传统的银联,都需要在O2O支付体验场景上下工夫。
3、电商企业建立起来的强大B2C配送能力对线下企业的开发,这可能是未来几年菜鸟和京东的O2O新竞争领域。
最后强调一点,
关于企业的O2O开放,不仅是线下企业和线上企业相互对外开放的问题,也是需要企业对内开放的问题,对外开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对内开放提供了强大的活力,这二者是相得益彰的。当然还有人会说,企业最最重要O2O开放是对消费者进行开放,当然这个面向消费者的开放,我归于O2O的
“互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