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技创新:我国企业应向美国企业学习什么——是科研范式吗?【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5-11-24 14:44:16)
标签:

产研结合

创新

发展

分类: 创新发展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在创新成果和科技水平上,美国的优势来源于什么?是否包括更先进的科研范式?如果是,那么学习其范式又能否满足我国企业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对正在探寻科研范式的我国企业而言尤显重要。

为分析该问题,这里重点选取了两类典型的科技创新产业,从实践视角进行比较。

“有根产业”的科技创新:始终落后于美国的主因更多是创始点差异

目前看,美国相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有根产业”上,即后期产业化工作严重依赖“根”的产业——这里“根”指技术积累,尤其指S(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T(应用技术开发、试验发展等)。

进一步看,美国在这些产业上的优势又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或主要是来源于其科研准备(长期积累的结果)和科研水平(长期形成的能力)相对于我国企业所形成的领先优势,而非主要是科研范式的优越性。即,是由美国科技当前位势或起点状态本身带来的优势,并非同等水平下由于科研工艺明显更先进而产生出的优势。——这一点从西方近十年的理论界和实践界对科技创新范式讨论和对大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高失败率的反思中可得到佐证。

目前实践中普遍观点是,现在的问题主要与过去我国企业大多不重视基础研究有关,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认识到当前差距并非由美国更先进科研范式造成的。若仅就科研范式看,“科研工艺”都差不多,但我们太“偷工减料”了——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创新的起始点过于靠后)、投入较少、持续性差……

“苔藓产业”的科技创新:一度比美国发展的好,但也非科研范式优势使然

产业后续的工程化研究对S和T的需要很少,即那些不需要依赖“根”的产业,称作“苔藓产业”(无贬义,仅为满足形象理解需要)。如在互联网应用等产业上,我们开展了一定的应用研究和大量的工程化工作,期间对S和T的积累、亲历及依赖都很少,可以购买到“根”(产品或服务)。

有目共睹,在“苔藓产业”上我国企业那些年甚至表现出比美国在创新速度和创新效果上还更胜一筹。所以仅就这些产业看,说我们企业的科研范式及其科研组织模式落后显然是不公允的。

这些产业所采用范式,最大特点就是“快创新”,且是无S和T的快创新(因为“根”是可以买来的)。该模式在运行上整体是比较市场化的,与美国企业在这方面差别不太大,那么这些年我国企业做的如果说比他们好,就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的快创新范式更激进;另一种是,在国外做很多类似的创新会受到法律更多、更严格的制约。但无论哪种原因,该事实至少说明我们的企业并非在科研范式上先天有劣势或者差距显著。

而两年前美国的ChatGPT出来后,我们感到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又落后了,那是因为所有行业从根本上看都是“有根产业”,“苔藓产业”不过是阶段性表现。

从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当前的改革任务看,美国科研范式要不要学?能不能满足需要?

对比了中美两国企业在两类科技创新产业上的实践后,再来看当前企业的科技创新改革工作。

首先要重视基础研究,否则所有的“有根产业”我们都开展不好或开展不了。重视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美国科技领先优势正来源于此。倘若不重视基础研究,我们无论采用怎样先进的科研范式、建立如何有效的科研组织,也是违反科学规律的——这是由科学学内在所决定的,无法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来解决。只在管理等方面努力而不在科学本身上下真功夫,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过去我国的很多行业都是“有根产业无根发展”,别人以产品形式提供根对植株的支撑,所以企业感觉可以忽视根、甚至脱离根,而一旦合作遭遇波折时,这些产业就立即面临枯萎之忧。

另一方面,遵循科学学规律、重视基础研究,即努力做到美国企业现在所做的是不是就够了?显然不够,因为我们现在的改革任务是“竞争性赶超”。学习美国企业现行做法,最好也不过是达到创新速度相同,如果不能使管理这端的效率具备显著优势,逻辑上讲,是永远也追赶不上的。

因此现在我国企业、尤其是那些有较强实力的大型集团,科技创新改革任务是两方面的:从科学学角度讲,我们要重视基础研究,重视对“有根产业”发展规律的遵循;从管理学角度讲,我们要通过提高科研范式及其组织运行的效率来实现赶超。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可预期时间里逐渐缩短双方科技差距。其中,前者是必备条件,后者是竞争性要素。

当先进的科研范式成为关键竞争因素,我国企业是否还有机会?

当“科研范式是否更先进”成为包括中美在内各国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关键竞争因素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相对于美国现有科研范式,还有没有科研工艺及其组织的创新空间?

结合长期的跟踪和研究,复斯专家认为:有。从美国企业当前主流做法看,在实践上其科研范式虽比较先进,但仍普遍为“慢创新模式”;现在不少企业也正在向新的、更先进的范式转变:以“快创新”为特征的、更先进科研范式在美国实践界已经出现,而且渐成趋势……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FUTH企业创新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