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技创新质量与伪装性:人员之外的客观因素是根源

(2024-08-08 13:50:25)
标签:

发展

创新

方法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在开展新一期规划之际,企业应利用好这一再思考机会,深度检视并反思过往实践,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工作上:若仍把精力都放在技术方向、产业领域和重大项目的分析、论证与确定上,放在指标分解、任务落实和主体积极性发挥等配套改革上,如此规划及其实施结果会否有所不同?真的可以期待?

产业创新发展所依赖的科研质量始终差强人意,是否与当前的科研规划范式和科研实施模式有关——就像产品质量如果有问题应首先问一问“有没有工艺原因”一样。下面,就针对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质量问题,指出两类具有较强隐蔽性、同时又非常基础和关键的客观原因,以提醒企业在本次战略规划时予以关注和回应。

随着我国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日久,一些以往不太受关注的问题正变得突出,即科研质量问题,更严重一些是创新成果夸大或造假问题——所谓“伪装性”问题。

伪装性是所有社会系统及其参与系统的固有属性,但科研因其不确定性强且难以准确评价,“伪装性”更大、识别起来也更难,这进一步导致科研主体更容易行使机会主义。

当前对伪装性问题最常见、也最朴素的理解是“人的问题”,结合科研讲就是科研人员的职业操守和积极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企业所遇到的伪装性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主体的能动性问题、甚至专业操守问题,背后有更客观的原因:是当前在科研上的两方面做法——“未加载技术发展的科技项目”和“不依托科技项目的技术发展”所致(相关研究详见《高创新下伪装性的根源:并非人或积极性问题——兼评科研项目质量问题解决》一文)。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