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配置资源”已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手段,但“建设资源”的重点尚待转变【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3-10-10 08:38:01)
标签:

产研结合

发展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从企业经营和发展角度看,资产可分为业务资产和财务资产两大类。前者表现为各种设备、厂房、人员、技术专利/业务知识/工作经验、业务模式和组织管理体系等,这类资产的特点是只有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我国经济的粗放发展阶段,财务资产对企业来讲是第一位的,近年当财务资产直接增值机会越来越少、风险越来越大后,业务资产的价值开始被置于更目的性的位置,但上阶段所形成的业务资产有些很差、甚至是负。

面向未来,如何认识和判断自己的企业(包括被投资企业)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发展机会?重点虽在业务资产上,但评估业务资产的标准与上阶段已完全不同(相关研究参见《业务资产正变得重要,但企业当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业务资产?》一文)。

配置资源,无法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手段

业务资产的核心内容是业务模式及其对应的要素,包括硬知识(科技)、广泛的专业知识及其载体(人、制度、体系等)。不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的业务资产,还是土地、厂房、原材料、落后的设备、技能较低的人员、不学习不进步的企业思维与理念等,下阶段是不可能有业务价值的。

粗放发展原来之所以有空间,是因为之前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效率过低,所以基于配置效率提高带来了很长一段的价值实现和发展过程;现在配置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尤其是近些年,就算人为扭曲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间的资源配置,也无法通过配置的改变带来效率,无法阻止企业走入负向循环的通道。

即现在仅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所能带来的经济增长已很少,现有资源的素质无法进一步支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必须从“用资源(要素)”走到“建资源(要素)”,且建要素的核心是科技资源、知识资源等类型业务资源(如下图),含义是关键要靠资源内在质量提高以及在该质量下的总量增加实现发展(相关研究参见《穿越高质量发展的内构屏障》一文)。

“配置资源”已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手段,但“建设资源”的重点尚待转变【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建设资源,成为企业必须的发展手段

当配置资源不能再作为企业价值实现及增长的主要手段时,有钱、有财务资产的企业发现“钱没地方去了”,用在哪投在哪都不赚钱,以往很多看似机会的,现在都不再是机会。我国企业当前急需但又普遍缺少这两类机会:资源质量提升产生的价值机会,和稀缺资源总量提升带来的价值机会

当前有些很大的企业(集团),其实比那些有一定核心能力中小企业的实际业务资产都更少,更没投资价值和发展机会。所谓“大而不强”其实既是上阶段发展的结果,也是以往业务资产价值导向的结果,更是进入新阶段后发展基础其实很差的原因。现在看,还不是强不强的问题,实际上是有没有价值的问题——从价值发展、高质量发展、甚至创新发展视角看,其很多业务资产的实际价值很低,甚至为负(当观念、认识、经验等严重落后时就是典型的负资产)。在一个社会或市场中,价值体系理顺始终是基础,无论自觉遵从还是无奈回归,基础始终都在这(相关研究参见《当前经济状况下,国企改革压力与行动方向》一文)。

好模式的标志是:现在能生存,投入能持续

以往长期被推崇的机会导向型发展,根本上是配置资源思路下的发展,而核心能力型、尤其是科技创新型发展则更多是建资源思路下的发展。

由于以前是配置资源、是抓中短期机会,所以找准时机并尽快到达目标是成败关键。现阶段,企业更加需要一个趋向发展的战略,不简单是战略目标定位和投资过程,因为现在凡是算得上有意义的目标都很远(砸钱也到不了),所以需要一个能够实施、能够趋近目标的模式。因此,“现在能生存,投入能持续”才是一个好模式的标志(相关研究参见《非类趋向战略: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行动框架》一文)。

建资源的投入重点,亟待从“硬资源”转到“软资源”

投入能持续,就要求建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当前企业所需要的“建”往往不是有形的方面(它们大多可通过财务资产转换而快速形成),而更多体现为专业知识的增长;对一些有更高要求的企业来讲,尤其需要强调硬知识(科技)的增长来推进发展。

这就是内生式增长,是从高质量发展到创新发展——它们是连续的过程、是高级化的过程(如上图)。同时这一规律也表明,没有经历过真心实施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创新发展要么必败,要么必伪——没有基于真实价值的运营,生存就没有机会;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就没有足够的剩余价值可用来维持相当体量的科研投入,想要的科技创新结果或发展状态也就不可能实现。

当前,企业需要从“配置资源”转到“建设资源”,而投入重点更要从“硬资源”转到“软资源”——首先是知识、进而是科技。只有更重视软资源的投入,才能实现重要业务资源质量的提升,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也才有可能展开。过去,对科技等的硬资源投入表现为建平台、招人才、投项目和做示范工程等;而未来,科技的软资源投入将主要表现为改进科研模式、变革科研组织、优化科研管理体系、完善科研项目实施等。在其它领域也是一样,也需要各类业务知识的形成(相关研究参见《财务资产没业务资产重要了?——已难直接增值、更难无损转成业务资产》一文)。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