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创新理论视角解读国家2023科技体系改革:方案落实的管理重点与难点【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3-04-03 09:25:54)
标签:

创新

发展

方法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顶层科技体系改革是国家2023年这次党政机关改革的重点,为便于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集团推进自身科改工作以及配合国家科改任务,复斯专家重点从创新理论视角、同时对照集团总部改革实践,分多个专题解读科技体系改革内涵、管理性质、技术特点、发展路径、演进方向及后续任务等。

结合已公布的改革方案看,在落实执行中应重点关注的方面包括(相关研究参见《从国家方案到集团实践:科技组织设计中的四类关系》一文):

1.对业务性部委在多业务组合下的均衡激励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可理解为业务性部委(在讨论顶层组织设计阶段,即未做纵向功能展开和配置前,其资源和功能包括部委对应条线及其可动用的包含科技资源在内的所有力量)。改革后对这些业务性部委的要求变高,需要同时完成(运营、运发和创发)三类业务工作、实现(运营发展和创新发展)两种发展方式(相关研究参见《从创新理论视角解读国家2023科技体系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的再次组织转型》一文)。

三类业务工作配置在同一主体,不仅工作组合增加,且管理属性差异变大,这就需要从科技职能管理及国家对业务性部委的总体管理上做到管理跟进。否则,结合以往集团总部改革实践经验,这三类工作很难均衡完成,容易出现“重运营、轻发展,重运发、轻创发”问题。而通过职能监管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客观看有一定困难或者说大打折扣,因为工作主体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三类工作的完成都至关重要。因此方案要落地执行,需对业务性部委的三类工作进行细化组织设计,同时跟进管理手段——尤其是多业务组合下的均衡激励。

看似科技体系自身的改革,实则是整个国家产业发展体系的构造,涉及其它两类业务工作。各系统或各领域三类业务工作的整合性组织构造,是新型举国体制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不能把科技创新工作仅看成一个独立体系(相关研究参见《集团科技体制改革思考维度:三类技术任务及其配置》一文)。

2.科学技术部的高级职能工作对完成能力要求很高

改革后,科学技术部的职责更集聚,主要属于科技创新体系的高级建设类职能(如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等)。工作组合中管理属性均衡性程度增强,虽然更利于管理手段(如监管、激励等)运用,但高级建设性工作本身就是一类很难的工作,何况其中不少还属探索性工作、创造性工作。

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在实施方案上到底是什么(包括更具体、更实施性的细节),科技部只有很清楚答案,才可能真正履行好当前所定位的职能。

3.从项目运行看,科研范式的设计及其对应软组织的设计均需跟进

在本次改革中,把基础研究工作(S)配置在科学技术部,其它应用技术研究(T)和产业化工作(E)主要配置给各业务性部委。结合具体科研项目运行看,正向研究(STE)项目是否是两阶段模式,即科技部组织做S而其他业务性部委完成后续的T和E?逆向研究(ETS)项目开展中,如业务性部委需要S时是否交由科技部组织?两类项目如何在科研生产和科技发展两方面实现结合,以满足高创新和快创新要求……

这些是科研范式的具体内涵,需要在现有方案基础上给出详细设计和具体流程安排(相关研究参见《正向研究和逆向研究:冗余性与概率性改善是核心》一文)。

4.从体系运行看,明确对“一级面”的关注和设计

以上三方面,都是“二级创新发展面”的组织落实工作,在其之上存在着更高级的面——国家层面的“一级创新发展面”。面指由多个产业线、多条技术线及其二者发展与结合关系构成的管理对象,是国家层面作为“一级创新中心”后的重要日常管理内容。

对于多个产业共用的技术线未来如何规划和组织?共用技术类科研项目在执行中遇到新情况时如何应变……通过常规一次性规划或定期规划方式,往往无法适应创新之“变”的管理需要。从改革方案看,中央科技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显然在这方面承担着更多的职能,未来可结合“一级面”的形成和实施来推进深化设计——当然这也是一类更高级的创新业务功能(相关研究参见《产业创新发展模式——T++与快创新》一文)。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