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创新战略规划模式:长技术周期模式与短技术周期模式【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 |
分类: 管理时评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接上《科研过程是解决不确定性的重要场所,科研管理使“变的震源”有序传导而非遏制》
当前,企业的战略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典型特征是:在越来越多的产业中技术生命周期显著短于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周期。
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应用步伐加快,导致技术生命周期逐渐缩短;当快到一定程度时,技术生命周期就短于战略规划周期——此时即标志着进入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战略新阶段,企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战略规划的基本模式都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相关研究详见《创新发展规划:短技术周期下竞争结构与发展方式》一文)。
以前的技术发展环境,技术生命周期长于战略规划周期,由此形成起来的是长技术周期规划模式:通过战略分析确定规划期内的产业技术方向和基本技术选型,然后在设定的技术类型下进行具体的发展规划;
现在技术生命周期短于战略规划周期,规划期内存在持续性的技术更替,产业采用或拟采用的技术常面临前/后代技术共存的竞争压力,因此必须采用短技术周期规划模式,将规划期内的技术变化及其竞争结构变化作为关键因素加以考察和运用(如下图)。
短技术周期规划模式下,无论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阶段划分、业务体系调整,还是发展策略选择、配套变革安排,均建立在技术竞争分析及其动态变化基础上;同样,科技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主要二级专项规划,也都是多技术竞争背景和影响下的推演结果。与之相较,现有技术环境分析方法是长技术周期规划模式下的产物,已无法满足企业当前的短技术周期战略规划需要(适应短技术周期的研发模式相关研究见《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模式转型:从“技术目标模式”到“业务目标模式》一文)。
(未完)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