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的举国体制是否可复制?——从业务治理体系视角看【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2-10-26 14:55:55)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 |
分类: 管理时评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两弹一星”在业务治理体系上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结构,但这种结构的形成是朴素的,非管理科学水平高所致。具体讲,从三类群体各自的知识结构、心理认知和相互间工作边界遵守意识等方面看,其治理结构和治理效能是:
- 行政领导:以军人出身为主、缺乏科学知识,自然不会向专业领域越界;加之对美国原子弹等先进武器威力有深刻认识,迫切需要此类先进武器,所以非常尊重相关专家(相关研究详见《有组织的科研,特殊在对“变”的组织》一文)。
- 核心专家:因多数没参加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且不属于无产阶级,有政治自卑感、实际政治地位较低。所以不仅尊重军人出身的行政领导,也毫不轻视一般科技人员和工人。
- 科技人员:普遍在学历和知识上远低于核心专家,对专家的知识和能力非常信服,真心听专家的,并愿意按专家要求的干。多数科技人员相比核心专家有更好的政治出身或与国家同甘共苦过,所以有明显的阶级自豪感,虽然尊重专家但也敢于表达意见(相关研究详见《科研工作体系的脆弱性与伪装性——亟待开拓的管理新视域》一文)。
- 横向专业协作:专家不少是从国外回来的,且比较顶级,已形成和习惯于良好的科学民主工作氛围。在实际科研工作中,专家们发挥的首先是专家自身的人力资源作用,其次才是对业务领导权的行使。
- 上下相互尊重:基本做到专家自主决策,领导行政配合并执行(指挥和做好后勤部长);专家倾听技术人员的意见,并实际参与科研生产一线工作,和科技人员一起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科技人员真心按专家意见做事,同时遇到问题、新情况或有不同意见,有很强的主人翁责任感,敢于且积极的做及时反映(相关研究详见《服务科技体系运行的专家治理:工作方式与体系结构》一文)。
“两弹一星”这种高度合作性的业务治理体系,是基于当时知识结构差距、不同革命经历与政治地位、普遍接受的特殊工作氛围等形成的,其朴素性使得该模式对当前不具有直接借鉴意义:无论是从管理科学角度,还是从管理经验方面。——当然其真正的科学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现在要建立新型举国体制,也是因为认识到“两弹一星”体制的不可复制性,想利用市场力量,以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因此,必须在管理科学上探索出基于当前各类群体知识结构、价值观和社会氛围下的科技治理体系,同时较大程度的解决各种常见的非合作与内耗问题(相关研究详见《落实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企业侧”还需配套形成一个实施前提》一文)。
(未完)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