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开展总承包业务思路:勿当“营销策略”去开展【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2-09-18 08:39:24)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方法 |
分类: 管理时评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接上《制造企业开展总包业务思路:具备技术特长才能发展好总承包业务》
虽然近年尝试开展总承包业务的制造企业在增多,但成功实践并不多。针对实践中比较集中和典型的问题,复斯专家以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视野格局与专业思维,予以具体探讨并给出思路建议(相关研究详见《制造企业开展总承包业务:突出问题与关键认识》一文)。
避免将总承包业务当“营销策略”去开展
实践中,很多企业开展总承包业务往往是被迫的:自家产品不好卖,后因偶然机会发现通过承揽工程方式能带动产品销售,便涉足到总承包领域。如此进入的企业,多半还会继续以卖产品的目的和要求去实施总包项目,结果常常是得不偿失。
照明板块是某集团主要制造类业务,出于竞争需要,该集团利用地方政府推PPP项目机会,以投资开道并以总承包形式拿下几个城市景观照明业务。开展方式上,自己只承担投资方和照明产品供应商角色,设计和施工全都分包出去;整个项目的管理(PM)本应由自己承担,但也实际上都压给了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自是苦闷,做的是“施工+PM”却只能拿到施工费。
这根本不是一类升级的业务模式,只是一类营销手段。从工作内容看,还主要是卖产品;从盈利方式看,仍是产品销售收入。这种拿项目时是个总包商、实施时就成了转包方的清闲,很快尝到苦果: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产品,收入增加是假象,负债上升是事实;更严重的是,连转包工作也做得不规范,施工方代行PM更是名不正言不顺,致使很多项目管理工作实际处于缺失状态,结果:工期、质量和费用失控自不必说,市场影响也极坏,到头来还是自己买单——风险责任上确实总包了。
基于业务模式升级目的发展总承包业务,要避免当作原业务“营销策略”去开展。总承包业务确实能带动原业务的销售,对原业务的确有营销作用,但关键是要能先做成、做好总承包业务。将总包业务开展停留在原业务的“营销手段”上,根本发展不起来总包业务,甚至连销售目的也很难真正达到。因为:基于营销目的,企业就不可能按总承包业务开展的要求构建功能、配备人员、培养能力,而总包业务是一种高级业务形态、是大的系统工程,又必须要有大投入(不仅仅是钱的事);加之总包业务还存在很多复杂的组织管理问题,简单化做法只能在低级业务形式上奏效,在总包业务上起不了太大作用。
需特别提醒的是,也有很多企业开展总包业务并不完全基于营销目的,但在实施时却实实在在的降到营销层次;不仅如此,还以为这样操作是业务模式升级或完成高级业务模式的“高明做法”、“起步做法”。这确是一种更为严重的错觉和误导(相关研究详见《组织管理环境:影响项目管理的同步因素》一文)。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