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平民化”与技术化趋势【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2-07-25 09:39:47)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方法 |
分类: 管理时评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核心能力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诞生之初,主要是讨论企业如何更好生存、尤其是更好发展——更多是那种基业常青企业才需要考虑的事。但现在,核心能力已从一种优秀生的特质正在变成对普通人的要求。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过去多不需要基于核心能力进行经营和发展,市场机会较多,但现在没核心能力不是没有未来的问题,而可能会明天就活不下去——也就是多活一天也需要核心能力了。核心能力发展了、一般化了,这其中当然是由竞争升级等诸多因素所导致。
更重要的是,核心能力不仅一般化了,更有明显的技术化倾向。核心能力提出之初,就包括技术方面的核心能力,但当时还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尤其在实践中存在非常丰富的核心能力类型——包括DELL的定制化生产能力、沃尔玛的低成本运营能力等,甚至这类核心能力一度被奉为经典。
但随着技术创新模式的更迭,以苹果、特斯拉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创新型企业(即同时具备高创新和快创新能力的企业)出现,使各行业竞争、包括国内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的作用几乎到了无可替代的程度——现在不仅发展需要技术,提质增效、降本增效需要技术,甚至连日常运营也严重依赖技术手段。复斯专家认为,从企业类型理论角度理解,就是创新型企业及其对应成分在增多,而运营发展类企业及其对应成分在减少(相关研究详见《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行动框架:非类趋向战略》一文)。
核心能力不仅是一个相对于其它企业的比较概念,如今更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绝对意义——更聚焦在价值创造能力、尤其是以技术创新方式实现的价值创造能力上。以往,科技能力再强,还常需更多其它能力匹配,但现在科技创新能力的权重显著增加。我国很多企业,过去改革或努力重点主要在运营、甚至过渡营销上,未来不能说这些下降了,但至少是把冗余的部分去除了——回归价值才可能真正回归技术创新(相关研究详见《创新发展规划:短技术周期下竞争结构与发展方式》一文)。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