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任务导向的组织设计:组织模式初步设计——组织模式的完整匹配和优丫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方法 |
分类: 创新发展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在确定设计原则和解决思路(即完成步骤2)后,将进行组织模式的初步设计工作,即组织模式的完整匹配与优选(如下图)。
组织模式是组织设计中的概念性框架,是具体组织设计工作的第一步,而至于具体部门等的设计,将在后续步骤中依次开展。
出于教学和对事物认识的需要,人们对千差万别的组织种类进行了类别化的处理,如直线职能制模式、矩阵制模式、事业部模式、母子公司模式等。然而在对组织模式类别化的过程中,具体的情形和精细的差别被掩盖了,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这样的组织已不是它当时的组织。具体的情形和精细的差别,是实践中决定组织形式之价值的关键,尤其是在常规的组织发展阶段(而非组织转型阶段),组织设计的范围本来就是在大模式内的小局部上。因此,组织模式的简单套用是没有意义的,且往往是非常有害的(相关研究详见《强任务导向组织设计的方法与实例》一文)。
应基于组织任务实现的需要,植根于设计对象的本身上,进行真实到一种甚至是可视化程度的设计,而不是一种观念性的设计。科学决策中强调样本的完整性,组织设计中,这一点同样是重要的,但完整性并非是没有前提限制的穷尽方式——事实上这种做法也是很难实现的,因为针对一个特定企业的组织种类非常之多。
有效的做法是,围绕本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有限数量的维度——这等于限定了穷尽的范围,通过这些维度的匹配,以实现方案的“有限完备性”。在组织设计的各层次上,有各层次的有限思考维度,这样,依次完整匹配和优选,不仅可以保证有效方案是完备的,而且也可以保证设计的工作量进一步的减小(如以下三张图展示的就是某企业一级、二级和三级组织架构的这一筛选与匹配过程,相关研究详见《案例:大院大所在集团科技体系新定位下组织转型之架构设计》一文)。
一般而言,组织模式设计阶段的方案优选,应多保留几个,因为缺乏对组织结构更深入的设计,也就不可能对组织模式有更深的认识,且评价因素毕竟是有限的、评价者在评价时的主观性也是普遍存在的。只能随着进一步的深入设计及对问题的具体解决,才能真正判断哪个模式是更优的。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