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产业化: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困境”及三种状态【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2-06-28 09:12:12)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方法 |
分类: 创新发展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实践中,一些院所同时使用着上述多种甚至全部改革手段,但很多年过去了,仍没解决产业化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加上以往尝试过的各种模式(如仅由二级科研单位分散开展模式、以二级科研单位为基础的事业部模式、在二级科研单位下成立三级子公司模式等),可以说,能够想到、认为或许有些作用的组织调整都尝试过,但成效寥寥。产业化发展模式到底怎么搞,深感实难再有思路。
眼下,一方面产业化发展任务重,实际问题十分紧迫,亟需解决;一方面在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改革上又再无思路。——这就是所谓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困境”。
面对模式困境,不同院所有着不同的处境、也有着不同的解释,但都最终进入更难改革的死胡同——具体而言,呈现出三种状态与三类困局。
归罪课题制,想改不敢改。对于手上没有技术成果可供进一步产业化的院所,虽然建立了产业发展基金、技术中心等,但科研人员仍然不愿承担自立课题或在产业化项目上投入精力,而是更愿做纵向课题、军工项目。对此,科研院所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改变课题制模式(或现行研发模式)。可又担心产业一时做不起来而科研业务又受到影响,出现严重经济问题(军工院所担心影响军工科研任务),于是陷入两难境地(相关研究详见《科研院所创新发展实践:科研模式改革困境与出路》一文)。
归罪执行力,想压不能压。对于有些技术成果但还没成熟的院所,虽然筛选了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但后续研发进展非常缓慢。管理层认为主要是项目管理和实施力度不够,于是增加这方面的业绩指标和考核力度,并加强高层督导。结果导致二级科研单位不仅没积极推项目,反而积极退项目——申请去掉,因为背不动这么多业绩指标,且理由都是技术性的;而由于他们又都是技术专家和具体执行者,去不去掉?两难(相关研究详见《科研工作体系的脆弱性与伪装性——亟待开拓的管理新视域》一文)。
归罪体制机制,想变不易变。对于已有比较成熟产品的院所,认为主要是孵化问题:在二级科研单位内孵化,太慢;拿出来单独成立公司孵化,又没人愿出来——只要看看现有产业公司的发展状态还有谁想出去?最终,将原因归结到科研院所的现行体制、甚至怨到环境上——军工体制。但无论是科研院所自身体制还是环境体制,一时又变不了……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