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2022-05-30 21:29:50)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从字面上看,“乘”是梵文“衍那”的意译,指船或是车一样的承载交通工具。大乘是大的船或车,小乘是小的船和车。小船小车只能渡自己到彼岸,大船大车不只是能渡自己,还能渡世间无数的有情众生。除此之外,大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我、心、果”四个方面。

先把这四点解释一下:

法——佛法。世间的真理;

我——自己。也代表世间万物、有情众生;

心——心性。最初干不干净;

果——果位。修行最终能达的目标。

小乘佛教认为“我空法有”。我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因缘和合而生,五蕴离散而消失,五蕴之外是不再有一个独立的“我”的存在。所以这个我在本质上是空的,包括欲望都是空的,更不要执着于这副皮囊。佛教里的“空”,是相对于“有”而言,不是空无一物,是虚空。但佛法(真理)是真实存在的,它不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生灭。

大乘佛教认为“我空法空”。在“我”上,大小乘佛教的态度都一样,认为世间万物皆为虚幻不实。但大乘佛教认为佛法也是空的,世间的真理一直都在变,所以大乘佛教才创造出多个新的宗派,每个宗派也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佛学理论思想。

在心性上,大乘佛教认为有情众生的心性本来都是干净的,是被外面的灰尘所污染,修行就是内求诸己的过程,目的是要袪除蒙蔽在心上的灰尘,就能成佛。小乘佛教认为有情众生的心性有一部分是干净的,另一部分受到了灰尘污染,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把受到污染的那部分也变干净。

在果位上,小乘佛教认为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人才能达到佛的境界,其他人的修行,最高也只能到罗汉的果位。大乘佛教不这样认为,修行有三个境界,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达到自觉的境界,就修成了罗汉果位;达到觉他的境界,就修成了菩萨果位;达到觉行圆满的境界,就修成了佛果位。

菩萨这个果位,是大乘佛教独有的,小乘佛教只有罗汉和佛两个果位。菩萨本来已经成佛,但看到娑婆世界(我们当下生活的世界)里的有情众生还在生死轮回中转世,经历种种苦难,菩萨返驾慈航,回到有情众生之间,帮助我们脱离苦海,渡往彼岸。观音菩萨出自《法华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皆出自《华严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