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定时代的语言现象

(2020-09-14 01:20:17)
标签:

语言现象

杂谈

刚看到一句网上的戏言,感觉挺好笑的,不过也蛮形象的:保个微信号像保胎似的。自从遭遇了微信被封24小时,我使用微信变得比以前更谨慎了,称作小心翼翼一点不为过。对于30人以下的群,我会转发一些养生文章或歌舞视频,权当调剂生活的佐料。至于30人以上的群,我要求自己什么东西都不转发,仅仅发一些表情为别人点赞,偶尔吭一声也只是说一些大家都可意会的话。总之,说话要含蓄,这是如今在微信群里发言的新境界。特定时代的语言现象之一:大量使用隐喻。

30人以上的微信群里,即使当个看客也不容易,别人说的是什么,一般只能看懂大概意思,要想看懂每一句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在特定的语境下自创词语,致使文字交流成了文字猜谜。特定时代的语言现象之二:大量使用自创的非通用语言符号。

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分享,这是互联网文化给我们打下的深刻烙印,大家热衷于转发就是热衷于分享信息。自微信普及后,微博日益冷落,前两年我已经不大看微博了,然而我最近开始回归微博,如果想转发什么好文章,就通过微博。因为微博即使被取消了,也不至于像微信那样影响日常生活。

我注意到,为了避免麻烦,微博的博主们说半截话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样,为了通过审查,博客的博主们也是经常使用各种自创的语言符号。读者要读懂这些博文,注定是需要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总之,如今无论读微信还是读博文,越来越像做智力游戏。

微信的管理系统因为没有设立人工投诉渠道,所以,对于用户来说,面对微信被封根本无处申诉。相比起来,新浪博客与新浪微博这兄弟俩就好多了,虽然如今的新浪也大不如从前了,但毕竟还是有可以申诉的人工渠道。

回想N年前的新浪博客,服务非常到位,24小时的人工服务,暖心又贴心。记得我刚开博客的那一年,由于不懂操作总是面临各种问题,所以经常在凌晨一两点钟打电话找新浪客服解决具体问题。那时候的新浪客服真是好,不仅每次都有人接听电话,而且我总是能得到客服们的耐心指点,令我十分感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值得怀念的网络美好时光。

几年前,新浪客服取消了人工电话服务,改成了微博、微信的线上服务。虽说保留了线上的人工客服,但用户还是需要先跟机器人寒暄数个回合,这意味着咱们的耐心是一定要具备的,否则熬不到人工客服出现,自己就会先精神崩溃了。很显然,如今的新浪客服远不如以前方便。我原本对新浪有不少抱怨,但经历了微信投诉无处讲理之后,倒是对新浪的客服深感知足了。

看现在的新浪微博,虽说比以前多了不少限制,但方式还算比较温和,不似微信封号那般简单粗暴。当你发现转发的文章只能自己一个人看时,就明白此文没有通过政审。这样的处理方式尽管令人无奈,但总比微信封号强多了,所以我也很识趣,对于没过政审关的内容,我会自觉地主动删除。其实,这类被微博系统警示的文章都是在网上自由飘飞的信息。

对于微信,我的主要兴趣是看有什么高质量的好文章,而对于微博,我的主要兴趣是看评论区里的网友评论。毫不夸张地说,微博的评论区是一个展现语言才华的大舞台,这里始终是一个幽默不断、金句频出的地带。因而,看网友的微博评论总能看出不少乐趣。特定时代的语言现象之三:展现出比以往更机智幽默的大众语言风格。

在今年的上半年,微博的评论区成了网络暴力的重灾区,每天都会上演大战乃至恶战,那铺天盖地涌出的恶人恶语,被形象地概括为“蛆”。面对如此令人恐惧的场面,我曾经发过一条微博评论:上了微博才知道坏人比好人多,进了同学微信群才知道没头脑的比有头脑的多好在最近,整个新浪微博评论区突然变得平静了许多,文字也干净了许多。小战役肯定还有,但总体局面已经比较正常了。

如今官媒的微博也加大了管理力度,每当面临有争议的话题时,马上关闭微博评论区,或者是设置审查关卡。前几天,看到某报的微博在报道某重要新闻时,设置了评论筛选功能。结果我发现总共才有20条评论,却只精选出3条。见这3条评论都属于高声部,中音和低音一概没有,而正常的评论区应当是多声部的合唱。出于好奇我发了一条评论:“想知道其余17条评论都说啥了?”毫无悬念,我这句评论由于音高不够而被淘汰。从诸如此类的微博评论区,可以看出一些社会现象。譬如,取消了中声部和低声部之后,显得高声部的人特别少,远远少于我原有的想像。

面对特定时代的语言现象,我的思绪也许飘得有点遥远:不知N多年之后的人们是否能看懂我们今天的语言文字?不知后人会如何评价这段异常的语言发展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