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微信禁言
(2020-08-20 01:13:55)
标签:
微信禁言杂谈 |
当我尝试重新登陆时,手机屏幕上显示了微信团队发的通知:“该微信账号因涉嫌传播恶性谣言等违法违规内容被临时限制登陆。” 这句话显然是一种指控,可是却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没有指明,到底传播了什么恶性谣言,以及违背了哪一条法规?从司法角度看,无论定什么罪名,首先要有证据,而没有证据的指控,在法律上被视作是诬陷。
我自认为是一个遵纪守法、循规蹈矩的公民,面对这么严重的罪名,我当然要把近日转发的微信认真审视一番。查看自己这两天发的信息只需要几分钟,因为我在使用微信方面不属于活跃分子,首先是不发朋友圈,其次是很少转发,第三是参加的微信群很少。说实在的,无论怎么看我也看不出哪条是谣言,更看不出哪条是恶性谣言。显然,这只能说明我的政治觉悟不高。问题是,你微信团队既然政治觉悟高,知道什么是谣言,为什么不直接禁谣或是立刻辟谣,却非要眼眼睁睁地看着我们这些政治觉悟低的人随意传播谣言?
有计算机行业的人告诉我,微信禁言主要是通过敏感词而自动监控。这就更不可思议了,既然有敏感词筛选程序,敏感词本身就是不可触碰的规矩,可是这些敏感词不仅是秘而不宣的,而且还是瞬息变化的。那么,要求微信用户遵守自己根本不知道的法规,以及判定微信用户违背了从来没有公示的规矩,这也未免太荒唐了!
更为糟糕的情况是,事后我想投诉以便搞清原委,却发现根本没有申诉的渠道。毫无疑问,这种不受监督与约束的权力,完全有可能成为没有关进笼子里的野兽。以前我曾经非常不满新浪博客的系统删文,可是与眼下司空见惯的微信禁言乃至封号相比,新浪博客的做法显得温和多了,至少让博主知道敏感词在哪一篇博文里。此外,新浪博客与新浪微博都设置了人工受理投诉,用以保障用户在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能拥有申诉的渠道。
微信禁言乃至封号为何会引起用户极大的不满,主要因为如今的微信不仅是社交平台,也是生活平台,特别是在目前的疫情期间,出入所有的公共场合都需要通过微信显示绿码。由此,禁言乃至封号带来的后果除了导致用户失去了微信的通讯自由,同时也失去了微信支付和出入各种公共场所的自由,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不便。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就能意识到,这种随意禁言乃至封号的不良恶果是:拉仇恨、攒民怨、破坏安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