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共和国(Republic of
Guatemala)虽然也很小,但比伯利兹大多了,国土面积为10.89万平方公里。危地马拉有四个邻国,西部和北部与墨西哥相连、东北角与伯利兹相连、东南面与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接壤,东面临加勒比海的洪都拉斯湾,南濒太平洋。
危地马拉在古代曾经是印地安人玛雅文化中心之一,152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直至1821年9月15日宣布独立。自1960年开始,危地马拉经历了长达36年的内战,直到1996年12月才结束了内战。也就是说,危地马拉只是最近20年才拥有和平与稳定。
在伯利兹与危地马拉边境完成了出入境手续之后,我们的旅游车从45座的大巴换成了25座的中巴,然后行车3个多小时,天黑时才到达了危地马拉的名城蒂卡尔。晚餐是西餐,主菜是鱼和薯条。让我们全都赞不绝口的居然是西餐里最不起眼的面包片,我以前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烤面包片。这家餐馆虽然不大,但厨艺高强。
入住的酒店在湖边,房间也是湖景房,推窗望湖。这湖叫佩滕伊察湖(Peten
Itza, Lake)简称佩腾湖,酒店叫佩腾酒店。也许是因为临湖,这里的气温比伯利兹低不少,感觉舒适。
第二天早晨起来,先到湖边转了一圈,比晚上的温度更清爽一些。早餐很简单,不是自助式,而是每人一份,只有两片面包,一片火腿肠,一点炒鸡蛋,少量水果丁。食物虽然量少,但很精致。
早餐后,我们兴冲冲地乘车走向蒂卡尔玛雅遗址,这个遗址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而且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玛雅文明遗迹。然而,我们刚走了没多远,就遇到了交通堵塞。导游和领队去前方了解情况后,告诉了我们一个很不幸的消息,即当地居民因对政府不满正举行示威游行,他们把公路堵住以便给政府施压,我们今天无论如何是过不去了,而通往蒂卡尔遗址的道路只有这一条。真是倒霉!只能说我们在危地马拉的运气不好。地接社最后决定,带我们去另一处玛雅文化遗址,即亚夏(Yaxha)遗址。亚夏遗址也同蒂卡尔遗址一样是在热带雨林里,只是不如蒂卡尔遗址有名,也远没有蒂卡尔遗址面积大。
为了防蚊虫,我不顾酷热把自己从头到脚包裹得十分严实。然而,危地马拉雨林中的蚊虫超级厉害,隔着衣服也照样能完成叮咬任务。那些穿短袖短裤的旅友,更是遍体大包。热带雨林中有些叫不上名字的飞虫比蚊子的杀伤力更强,眼看着一个红色的飞虫在我手背上叮了一下,虽然很快就把它赶跑了,但我的手背立刻肿得像馒头一样。说实在的,这雨季中的热带雨林真不是人呆的地方。
导游介绍,世界各国各地的玛雅文化各有各的特点。但在我这个不懂考古也不懂建筑的普通人眼里,这些不同地方的玛雅遗迹至少从外观上看都差不多。在雨林里走了还不到一个小时我就不想走了,盼望着赶紧结束雨林徒步。可导游说刚走了一半,还说如果是去蒂卡尔遗址,至少要在雨林里走四个多小时。听到这话,我突然觉得没去成蒂卡尔遗址也挺好的,否则实在太辛苦了。
在这片雨林里比较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看到了吼猴。由于吼猴窜来蹦去的且树叶繁茂,所以我没抓拍到猴子清晰的模样,但吼猴的叫声听得是真清楚,那吼声回响在雨林中还挺瘆人。
当从热带雨林回到佩腾酒店所在的湖边小镇时,我突然意识到,这里才是最好的旅游目的地:美丽的湖景,舒适的气温,热闹的小镇。比起汗流浃背地在雨林里与蚊虫奋战,在这湖边小镇上闲逛的感觉真是舒适惬意。
蒂卡尔有个非常小的机场,晚上我们乘坐只有34个座位的小飞机飞40分钟来到了危地马拉的首都危地马拉城。当晚入住的是一家五星级酒店,房间超大,是配备有大客厅的套间。可惜的是,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享受五星级服务,因为晚上9点多才入住酒店,吃完晚饭已经快10点了,第二天早上6点半就出发,离开危地马拉城。
危地马拉的地接导游名叫爱德华,是位儒雅的老先生。爱德华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非常热情。由于他解说时的语速很慢,所以他说的英语我都能听懂。令我赞叹的是,爱德华的导游词富有诗意,乃至富有激情,因而特别具有感染力。可惜的是,地接社的翻译小杨在把爱德华的英语导游词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仅是缺东少西,还把所有诗意的词汇都忽略了,结果翻译成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毫无感染力的汉语。
在危地马拉的第三天,先是驱车2 个多小时到达阿蒂特兰(Atitlan)湖边的圣·卡特琳娜小镇(santan
Catalina),然后乘船游湖。由于天色特别好且云彩飘逸,把阿蒂特兰湖衬托得既美艳又灵动。
游船载着我们到达了湖对岸的阿蒂特兰小镇,这里的居民都是玛雅人,他们多身着玛雅传统服装。小镇的主街通向一个小广场和一个小教堂,主街上密布着各种小商铺,看物价并不便宜。我注意到,在这小镇狭窄的街道上居然有交通警察。小镇街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以及能载4 个人的三轮摩的。这三轮摩的数量真不少,也算是小镇上的一景了。阿蒂特兰小镇富有民族特色,我在街头玩街拍感觉收获很大。
这一天不仅是天气好,景色好,午餐也好。我们是在圣·卡特琳娜小镇用餐,主菜是5只大虾,不但菜相好看,味道也相当不错。午饭后赶路3个多小时,晚上到达了危地马拉的旧都安提瓜。最明显的感觉是,安提瓜是我们进入中美洲之后最凉爽的地方。
入住安提瓜的酒店是传统风味的特色酒店,所有的设施都是古色古香,包括又大又沉的房门钥匙。晚餐很热闹,餐厅里有助兴的传统器乐队的演奏,还有传统的面具舞蹈表演。
晚饭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出去逛街,主要是逛两个方向。出酒店向左一直走就是中央广场,出酒店向右走就是钟楼和教堂广场。安提瓜的晚上非常热闹,因为哪儿都是人。中央广场的周围有很多卖东西的地摊,而广场的中间正上演一场露天音乐会。钟楼一带的教堂因刚举行完宗教仪式,整条街都塞满了人。钟楼附近有很多店铺,物价相当便宜。我到异国旅游最乐于逛街,尤其是人多的街,逛起来感觉特别接地气。安提瓜城的夜晚唯一的缺点是,街上没有路灯,无论走哪儿都是黑呼呼的。
逛完街回到酒店,发现这酒店虽然看着很有特色,但住起来并不舒服。主要是特别阴冷,房间里不仅没有供暖设施,床上连棉被都没有,只有一床像被单一样薄的小毯子。本指望洗个热水澡给身体增加点热量,不料水温不够且水量也不足,结果是越洗越冷。最后不得不把所有的浴巾都当被子来盖。真没想到,与热奋斗了一路,却突然冷了一夜。
次日早晨,终于在晨曦中看清了安提瓜城的地标性建筑“钟楼”。由于时间太紧张,我是飞奔一般地逛了教堂广场以及中央广场。跟晚上截然相反,清晨的街头行人很少。朝霞映照中的安提瓜老城很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使安提瓜城看上去似一座欧洲城市。这是一个值得多逗留几天以便慢慢品味的地方,而我们的行程过于匆忙,这条线路在时间安排上设计得不好。
为了防范地震,安提瓜城中没有太高的建筑,所以随便站个地方,抬头就能望见远处的阿瓜Agua火山和富埃戈(Fuego)火山。即便如此,安提瓜的旅游部门还是特意选了看火山的最佳角度又专门开设了一个火山公园,以方便游客观赏火山。
安提瓜位于地震频发地区,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大地震。安提瓜城则是不断地被毁坏,又不断地被重建。1773年的一场大地震彻底毁掉了安提瓜大部分建筑,最终导致了迁都。现在的安提瓜是1773年之后重建的,当时还是西班牙殖民时期,所以建筑多为雕琢装饰华美的巴洛克风格,包括市政厅、修道院以及大教堂。安提瓜的城中央是四方型的中央广场,四周是巴洛克式建筑,以及棋盘状道路,这样的布局被称作是典型的西班牙殖民城市的特点。安提瓜的整座城于197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危地马拉在世界上属于默默无闻的小国,即使在美洲也很不起眼。然而,这个小国的旅游资源却是相当丰富,而且还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皆有。危地马拉的文化呈多元化,在玛雅村落和安提瓜老城里逛街,看到的是不同的文化元素,感受到的是不同的民族风味。不仅如此,危地马拉的自然美也很多样化:雨林、火山、湖泊,飞云。
佩腾湖





佩腾湖边的小镇



亚夏遗址所在的热带雨林



亚夏遗址



阿蒂特兰湖




阿蒂特兰小镇

















在安提瓜酒店观看传统面具舞蹈

安提瓜老城夜景




广场上的音乐会

安提瓜中央广场

修道院

老市政厅

透过钟楼的拱门看大教堂

大教堂


眺望火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