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2019-11-20 14:38:20)
标签:

伯利兹

中美洲

旅游

我第一次到中美洲是2018年的1月,游览了四个国家:墨西哥、古巴、巴拿马、哥斯达黎加。相隔不到两年,再次来到中美洲,目标主要是位于墨西哥与哥斯达黎加之间的五个小国:伯利兹、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

中美洲虽然不如南美洲那么遥远,却已是相当远了。经过三段航程:从北京飞13个小时到美国南部的达拉斯,再转机飞3个多小时到美国东南角的迈阿密。半夜12点才入住迈阿密的酒店,次日早晨7点半又奔赴机场赶上午10点半的飞机,然后飞3个小时到达伯利兹。

伯利兹(Belize)位于中美洲的东北部,北与墨西哥相邻,西面和南都与危地马拉接壤,东濒加勒比海。伯利兹国土很小,只有2.29万平方公里,国名来自横穿国内的伯利兹河。伯利兹是中美洲唯一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但有半数居民是说西班牙语。

伯利兹的原住民是玛雅人16世纪初成为西班牙殖民地。1638年英国殖民者侵入,1862年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当时被称作英属洪都拉斯1964年实行内部自治,1973年改为现国名。1981921日正式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此处删除62个字)目前中国大陆与伯利兹之间没有外交关系,而这里有不少来自台湾的中国人。

从伯利兹的机场出来正值中午12点,所以我们在伯利兹的第一天的第一件事是吃午饭。餐馆位于海边的“鸟岛”,可以边吃饭边观海鸟和海景。按照行程安排,午餐后的任务是游览伯利兹市的市区。伯利兹市曾经是国家的首都,现在被称作旧首都。作为海港城市的伯利兹市因被1970年的台风摧毁,故迁都到西部城市贝尔莫潘。尽管早已不是首都,但伯利兹市始终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地接导游首先带着我们游览市区的教堂,大家的游览兴致都不高,其一是因旅途劳顿,其二是因天气太热了!

来之前,我查过天气预报,伯利兹10月底的最高气温只有30度,但实际感觉却远高于30度,不仅是太晒,也因湿度大而闷热。我冒着烈日绕着小教堂转了一圈,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居然就被蚊子咬了7个包!回想几次去非洲,总共也没被咬这么多包,而以前所到的中美洲国家,一个蚊子也没遇到。显然,这次来中美洲的季节不太合适,正逢当地的雨季。

游览完教堂,由于困倦累乏热,大家提出不想再继续逛市区而是想立刻回酒店休息,。一共只有9个游客,服务队伍相对比较壮大:领队、导游、翻译、司机、行李搬运员。地接社立刻接受游客的建议,因为后面的行程时间比较富裕,可把头一天的游览内容后移。导游是当地的中年男子,汉语名字叫胜利。翻译是25岁的中国姑娘贝拉,祖籍台湾。

我们在伯利兹市连住三晚,游览内容主要包括:卡拉科尔玛雅古迹,伯利兹大蓝洞,旧都伯利兹市,新首都贝尔莫潘。

卡拉科尔(Caracol)玛雅古迹是我们在伯利兹第二天的游览内容,该古迹位于伯利兹西部城市圣伊格纳西奥附近,从伯利兹市向西北方向行进,车程4 个小时,来回就是8个小时。所以,这天的凌晨5点半,我们带上三明治早餐盒饭就出发了。先坐大巴2个小时,然后换15座的小车走山路,又颠簸了2个小时之后才来到位于热带雨林中的卡拉科尔。散布在雨林中不同位置的玛雅古迹其外形都差不多,只是大小不一。看景点的英文介绍,这些古迹的年代是公元556~633年。据相关的考古研究,伯利兹的玛雅文明是在公元300~900年间达到最繁荣的时期。伯利兹的玛雅古迹比我想象的规模大,但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更大规模的玛雅古迹我已经在墨西哥看过了。更何况,伯利兹的玛雅古迹远不如墨西哥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那么精致。

由于头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所以这第二天的气温略有下降,但湿度更大了,闷热感也更强了。导游带着我们穿梭在深山老林里,这一路我感觉很受罪,不仅是天气闷热难耐,而且还有躲不尽的蚊虫叮咬。想起墨西哥的玛雅古迹都是在旷野中,虽然在旷野中走动时会感觉暴晒,但既无闷热感也无蚊虫叮咬。

旅途中行车时间很长,我与地接社的翻译贝拉闲聊。贝拉是1994年生人,当她9个月大的时候随父母从台湾移民到了伯利兹。一家人在伯利兹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她母亲的技能是裁缝,而她父亲的技能是修车。贝拉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最大和最小的孩子相差14岁。当贝拉9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因癌症去世。这么多年,贝拉的父亲也没再娶妻,一直忙着把几个小孩子拉扯大。贝拉在大学读的专业是财会,但她现在却是在旅游行当里谋生存。至于汉语,贝拉几乎不会写,只能听说读。25岁的贝拉刚结婚半年多,新郎也是同样背景的台湾人。

听贝拉介绍,伯利兹没有义务教育,即使上小学也要交学费,但伯利兹有公费医疗。不过,由于公立医院的病人太多,看病的效率很低。所以,伯利兹的有钱人看病都是去私立医院。

我们在伯利兹的第三天,游览内容是空中观赏大蓝洞。伯利兹大蓝洞位于伯利兹外海100公里处,这一石灰岩洞是目前已发现的全世界第四深的水下洞穴。伯利兹大蓝洞非常漂亮,不仅是颜色漂亮,而且形状也漂亮,首先是洞口呈现完美的圆形,其次是与合围的环礁重合,从空中俯瞰犹如美丽的花环。

据相关地质研究,在二百万年前的冰河时代,急冻将水冻结在地球的冰川中,导致海平面大幅下降 ,并出现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蚀,致使石灰质地带形成了许多岩溶空洞 。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而很巧合地坍塌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形开口,成为敞开的竖井   。当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后,海水便倒灌入竖井,最终形成了海中嵌湖的奇特蓝洞现象。伯利兹大蓝洞不仅被列入世界遗产,同时也被列入世界十大地质奇观

对于我来说,之所以选择这条线路主要是因为有大蓝洞。而我们这一行人能顺利观看到大蓝洞,真要感谢老天爷的赏脸。这天的凌晨我被雨声惊醒,听到外面在下大暴雨,心里非常担心,这雨要是继续下到白天,我们的飞机必定会停飞。到了早晨,雨势虽然大大减小,但没有停的意思。我们来到机场后,依然是小雨淅沥下个不停。我愁眉苦脸地坐进飞机,看到飞机窗玻璃上全是雨水,心想即使能看到大蓝洞也拍不出像样的照片。令我们谁都没想到的是,飞着飞着,奇迹就出现了!首先是雨停了,继而是飞机窗玻璃上的水痕居然一扫全无!再放眼望去,天光大亮,碧海蓝天。虽然老天爷没送我们一个艳阳天,但最终的天色并没有影响我们观赏和拍摄大蓝洞。更奇妙的是,等我们拍够了,完成了飞行任务而走下飞机的时候,老天又开始下小雨了。毫无疑问,我们的运气超级好。

这第三天的下午原本是继续头一天没有完成的市区游览,可当我们刚逛到法院时,零星小雨瞬间变成了倾盆大雨。同团的多数人因为没有带雨具,只好躲在法院的门廊下,我们几个有雨具的则走向离法院大楼不远处的河边,去观赏“旋转桥”。这个旋转桥是座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破桥,但其结构说起来却是相当复杂。这座跨河桥的实际高度很低,稍高的船都无法从桥下穿过,因而这桥被设计成可以两头断开再旋转,等船过了桥再回复原状。旋转桥一带比较热闹,桥下的河边停靠着几艘帆船,桥两头则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商业街。

新首都贝尔莫潘比旧都小多了,只有7千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首都。在贝尔莫潘,最鲜艳夺目的建筑是伯利兹银行,最像样的政府办公楼是外交部,相邻的农业部大楼也还算体面,相隔不远处的政府新闻办公楼看着比较简陋,而教育部大楼的外观则是破旧不堪。

我们在伯利兹的食宿很不错,吃过两顿中餐,有大龙虾、红鳟鱼等当地的海鲜,做法也都是我喜欢的粤菜口味。入住的酒店被热带植物所环绕,环境相当养眼。离开酒店的那天上午,该酒店正在准备一个会议,有学生乐团为庆祝该会议召开而举行了演出活动,说明这个酒店不仅足够大,在当地也很上档次。

我对伯利兹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大蓝洞,其次则是天气闷热和高战斗力的蚊子。

 

伯利兹大蓝洞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热带雨林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卡拉科尔玛雅古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旧都伯利兹市区街景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教堂里正在做礼拜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伯利兹法院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旋转桥河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在酒店演出的学生乐团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盛装的黑姑娘在排练舞蹈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新都贝尔莫潘街景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总统府大门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外交部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农业部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教育部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政府新闻办公室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伯利兹银行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一所中学的球场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伯利兹乡间风光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二进中美洲(1)——伯利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