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2019-08-12 16:43:31)
标签:

纳米比亚

非洲

旅游

 纳米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amibia)北邻安哥拉、东北角与赞比亚相连,东邻博茨瓦纳,南面与南非接壤。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600公里。纳米比亚的西部沿海和东部内陆地区为沙漠,北部为平原。全境大部分地区在海拔 10001500米。这样的地理环境意味着,纳米比亚的地形地貌丰富多彩,有山有海有沙漠。

         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

 从博茨瓦纳的杭济驱车前往博纳边境。入境纳米比亚海关时,办理手续的速度特别慢,纳米比亚人的工作效率非常低,工作人员边聊天边工作。在非洲国家,这是常态。

 纳米比亚的地接导游是大高个的小伙子,姓刘,31岁,来自中国的东北。小刘高中毕业后先是在家乡的餐馆里端了两年盘子,20岁那年他来到了纳米比亚,投奔做生意的叔叔。这些年,小刘叔侄俩在温得和克合开了不止一家店。他们刚开始是做木材生意,后来因纳米比亚政府禁止伐木而改做其它生意。

小刘当导游只是兼职,虽然他工作热情,尽心尽力,但毕竟文化水平低,也没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所以他没什么可给我们讲解的,他的作用只是一个服务周到的后勤人员。

          过完海关之后,小刘带我们进了附近的一家超市,这是一家非常像样的大超市。小刘要为我们买午饭,内容是巨大的鸡肉汉堡,还是热乎的,味道很香。我们趁机也逛了超市,买各自的所需。我买了2个小梨和两根香蕉,约合3美元。应该说,这里的物价并不便宜。

我们都没有换当地币,统一由小刘付账。回到车上再算账,折合成美元之后,我们再付给小刘美元。这种方式,游客当然省事,但导游比较费心,所以一般的导游都不愿这样。华人导游主要是嫌麻烦,而非华人的导游则是脑子不好,算不清账。总之,小刘作为导游虽然没什么解说,但却是非常少有的任劳任怨。

 到温得和克之后,首先来到独立大街。这里有国会大厦,在国会大厦前矗立的塑像是纳米比亚的开国总统萨姆·努乔马,被誉为国父。纳米比亚1990年才独立,结束殖民时代还不到30年。纳米比亚以前叫“西南非洲”,曾经是德国的殖民地,后来又隶属于南非。

国会大厦里面有一个小型博物馆,主要介绍纳米比亚的国父萨姆·努乔马如何在国内领导民众搞武装斗争抵抗殖民者,同时到联合国请愿以获得国际支持,最终依靠联合国的435号决议,实现了纳米比亚独立。

国会大厦后面是早年的火车站,现在成了展览馆。火车站的大门前有一座雕塑,主题是纳米比亚人民挣脱被奴役的锁链而获得独立与自由。

国会大厦对面是福音路德大教堂,也称作德国大教堂。这座哥特式教堂很漂亮,是纳米比亚的标志性建筑。纳米比亚9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我们到达教堂门口的时候,教堂里面刚刚举行完一场婚礼,而新娘新郎以及亲属们正在教堂外拍照并载歌载舞,场面相当热闹。

温得和克有大量德国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形式的建筑物,所以,温得和克是一座带有欧式风味的非洲城市。不过,我看也就是德国大教堂称得上漂亮,别的建筑都很一般。在大教堂不远处有一个小植物园,站在这个小植物园里面拍大教堂,效果更好

         温得和克有中餐馆,我们的晚餐是在中餐馆吃中餐。这家中餐馆养了一只金刚鹦鹉,不仅会说中国话,还会男女声对话。在获得了我们的一片赞赏之后,这鹦鹉会发出爽朗开心的大笑声。

         在温得和克住的酒店是正规的星级酒店,该有的设施都有。正规酒店最大的好处是,网络正常,房间里也能上网。此外,赠送瓶装水。在非洲,我只敢喝瓶装水。

       埃托沙国家公园

 埃托沙国家公园位于纳米比亚北部,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是非洲在撒哈拉以南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园。早在1907年,当时的德国总督就已宣布该园为动物保护区,此后埃托沙国家公园的面积不断增大,曾经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

        在纳米比亚的第二天,上午是赶路,赶往埃托沙国家公园。中午在埃托沙国家公园附近的小镇吃午饭,是个西餐馆且是点餐制,等待的时间特别长,好在可以上网。我点了一份鳕鱼套餐,除了两大块鳕鱼,还有很多薯条和一些生菜。菜量很大,味道也很好,在非洲难得吃上令我的中国胃满意的西餐。

我们在纳米比亚乘坐的中巴,本来座位就不多,还由于没有专门放行李的拖车,后排座位不得不用于堆放行李,所以就更拥挤了。此外,车窗没有窗帘,非常晒。总之,这车坐得很不舒服。到了埃托沙国家公园也没有换成越野车,一路颠得车身四处咣当作响。

 这天下午的游览任务是在埃托沙国家公园追逐动物。与博茨瓦纳植物茂密的乔贝国家公园对比鲜明的是,纳米比亚的埃托沙国家公园几乎都是荒芜的盐碱地。我不禁替这里的动物们发愁,在这不毛之地,动物们吃什么?

整个一下午,除了在一小片水洼边聚集了比较多的动物以外,其它地方的动物不仅少见,而且距离还远。水是万物之源,别看这洼水很浅,面积也不大,却引来了众多喝水的动物,有斑马、羚羊、鸵鸟等等。一群不同种类的动物围着水洼一起喝水的画面平和温馨,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和谐生活场景。

这片小水洼,我们的车经过了两次。第二次再来到这里时,场面充满了故事性。原来在这里喝水的那些食草动物早就跑光了,唯有几头狮子在悠闲地喝水,喝完了之后大摇大摆地走了。等狮子走得没了踪影,只见远处黑压压一片的食草动物,正从不同的方向朝这片水洼奔来。整个过程还是蛮有看头的,动物世界的等级制一目了然。

群狮登场后的故事情节很精彩,包括了单狮独秀,双狮打斗,多狮亮相等等,可惜我没拍到能拿得出手的好照片。一是因为距离太远,二是因为围观的游客车辆太多。我们乘坐的这辆车,尽管司机很努力,但就是占不到合适的好位置。单从观赏动物角度来看,纳米比亚远不如博茨瓦纳。夸张地说,纳米比亚的游客比动物还多。

 晚上入住在埃托沙国家公园里的营地旅社,客房是连排平房。房间很小,设施也很简陋,不仅是水泥墙面,连桌子都是水泥的。晚餐也简单,能对上我这中国胃的主食几乎没有,最后只是吃了土豆、蛋糕、水果和冰激凌。其实也能吃饱,就是感觉没吃什么正经东西。也难怪食物不合口味,这旅社的客人虽然很多,但几乎都是欧美人,中国人只有我们这一行10个人。

 这家营地旅社之所以吸引了不少旅客,主要是在这个旅社的地盘上,从早到晚都能观赏动物。这是由于该营地近旁有一个小水塘,前来喝水的各种动物使这小水塘成了大景点。为此,这家营地旅社专门建了长长的观景台。我对动物没那么大兴趣,守候了十来分钟,没等到动物就撤退了。然而,很多端着长枪短炮的旅客长达数小时守候着动物的到来,即使天黑了也不走。感叹人家的眼神真是好,我这视力白天都不够用,更何况夜晚。

                                                   辛巴部落红泥人

    在纳米比亚的第三天,内容是走访辛巴原始部落。这是此行中我最向往的内容,也是我报这个线路的最大动力,我对原始部落的猎奇热情远大于看风景。

 辛巴部落的人至今维持着500年前的生活方式,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终年用红土混合黄油涂抹在皮肤上和头发上,因皮肤呈红色而被称之为红泥人。辛巴部落多少年来,男童的死亡率远高于女童,所以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为此,辛巴人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

 我们到了辛巴部落寨子的大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一群小黑孩,没想到这里居然有个幼儿园。虽然只有一间简易活动室,但桌椅看着都挺像样的,四周的墙上贴着孩子们的画。有一个老师,大概有十几个孩子。至于性别,因为都没头发,所以很难分出男女。这些孩子36岁的样子,都非常活泼可爱。同团的旅友中岁数最大的大姐本想搂着一个黑孩子照相,没想到有三个小黑孩同时扑上来要她抱,她只得双手搂抱了三个黑孩子。我们在一旁打趣:中国奶奶与三个黑孙子合影。

           走进辛巴部落的村寨,看到的是原生态环境和原生态的画面:在茅草屋门前,部落里的成年人手都没闲着,各自都在忙,有做家务的,有生火做饭的,有抱着婴儿喂奶的。至于小幼儿,大都是满地爬,满地滚,自娱自乐。眼见到一个2岁左右的男孩独自坐在地上,正在玩一块盛有泥水的瓦块,他不时地用小脏手把脏兮兮的泥水往嘴里送。我心说,难怪这里的孩子死亡率高。

           在这辛巴寨子里,男人极少见,我们见到的主要是妇女和小孩,也没见到老年妇女。辛巴女人常年袒露上身,此外,全身上下挂满了各种装饰品。判断年龄可以从胸的大小来判断,凡是胸大如口袋的女人肯定是生了好几个孩子的中年妇女。仔细看,辛巴女人们都长得挺好看的,无论是少女还是少妇,亦或是中年妇女,都称得上颇有姿色。

 辛巴女人们的头发由于抹了红土和黄油,看上去像塑料一样光亮,而且也像塑料一样硬邦邦的。发型似乎依年龄而有所不同,比较怪的是少女的发型,两根短辫子从后向前梳并搭在脸前。

          面对辛巴部落的日常生活画面,我们这些中国游客都忙着拍照。辛巴红泥人早就习以为常,坦然自若地该干什么干什么。等我们拍得差不多了,辛巴女人们开始围坐成一圈摆摊卖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看着挺有民族特色的,同团的旅友里原本有人想买点东西,以便让红泥人有点收入,可一问价格,发现高得太离谱,最终是谁也没买。

         看到没游客买东西,辛巴女人们放弃摆摊,开始唱歌跳舞。有个辛巴男人大概是这个部落的首领,他负责组织,挑选美女。被选出来的女人们站成一排唱歌,不断地有单个女人出列独舞一段。非洲的舞蹈有共同点,主要是节奏感很强,以及高技术含量的臀部及胯部的抖动。最后,辛巴女人们以群舞作为节目的结尾,不仅舞蹈动作热烈奔放,她们还会以眉目传情,因而整个场面相当有感染力。

         在辛巴部落拍了很多照片,辛巴美女特别有镜头感,尽显民族风情。可惜的是,最能显示辛巴女人民族特色的照片不让发。真是遗憾,我只能特意找几张背影照或比较模糊的照片。

  

温得和克的德国大教堂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纳米比亚的国会大厦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纳米比亚国父雕像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联合国435号决议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挣脱锁链,获得自由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教堂婚礼之后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新郎新娘看着可不年轻了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纳米比亚的少男少女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埃托沙国家公园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辛巴部落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挺像样的幼儿园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活泼可爱的辛巴儿童
非洲南部四国(5)——纳米比亚(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