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腾讯读书与新浪读书的网友评论

(2013-09-09 14:33:16)
标签:

中国人成才障碍

网友评论

腾讯读书

新浪读书

杂谈

    在2008年9月~2009年5月期间,我关注了“腾讯读书”与“新浪读书”上的网友对《反思:中国人成才障碍》一书的评论,同时也把当时所看到的这些评论复制了下来。

    我发现,腾讯读书的讨论比新浪读书的讨论更热烈一些。腾讯网友有515人参与了讨论,新浪网友参与讨论的不足100人,参与度上的差距还是挺大的。看来,腾讯的书友比新浪的书友更活跃一些。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新浪读书”的人气比“腾讯读书”要高一些。不过,新浪读书网友的讨论虽然量少,但持续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从2008年9月一直持续到2009年的5月下旬,而腾讯读书网友的讨论在2009年的1月中旬就基本结束了。

    对比腾讯读书与新浪读书,我觉得腾讯读书的评论似乎更吸引人一些,不仅是因为腾讯读书的网友在讨论中的参与度比较高,也是因为腾讯读书的版式设置比较好,每条评论的后面都设有“支持”和“反对”的选项,这样能够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到每条评论最终有多少人支持以及有多少人反对。不难发现,有些评论既有赞同者又有反对者,说明这里展现的是真正的讨论乃至争论。

    从网友们评论的内容看,对我这本书几乎都是一边倒地肯定与赞同。实际上,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评价远远超过我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看到网友们的过奖之词,我的真实感受就是汗颜。因为这本书使用的素材占全书的比例比较大,而这些素材都是各媒体公开发布的信息。也就是说,我写这本书所下的功夫明显不如我写的其它几本书。当然,作为作者,我始终是在利用素材来佐证我的观点,以及利用素材来强化自己观点的感染力。

    尽管有网友认为这本书“仍有相当的学术味,不便于普及到寻常百姓中”,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以讨论问题为主,没有空谈理论,从总体上看,实在是已经相当通俗了。不容否认,此书中的确有个别貌似相当学术的概念,譬如“隐性知识”,但这是一个不能不提及的概念,因为这是此书系列观点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一个很值得普及到寻常百姓中的概念。

    下面是几年前复制的腾讯读书与新浪读书的网友评论,为了减少篇幅,不仅删除了一些重复的内容,还把诸如“顶”、“赞同”、“同意”之类的只有一两个字的跟帖也去掉了。此外,因为是在不同的时间分几次复制的,所以,这些评论的时间顺序难免有错位。

 

腾讯读书网友的评论(2008年9月~2009年1月):

 

反思:中国人成才障碍

本评论只代表腾讯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腾讯观点

编辑导语 Introduction

 515 人参与评论全部评论(515条) 热门评论(16条)

来自:青岛市 2008-09-18 14:56:50[热帖]伊里亚特 [等级一]

[问题不在制度,在人]

中国教育的问题,不在于中国的教育制度,而在于中国的人,在于中国的教育者以及学生家长的观念,中国的教育纯粹是以功利为导引的,在惟利是图的社会环境下,人才被埋没是很正常的。要想改变这一点,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应当设法调整国人的思想。

回复 支持(1)反对(4) 参与辩论(0)

来自:221.182.2.* 2008-09-10 19:02:05[热帖]一般帅了 [等级一]

[说的好]

我们该反思

回复 支持(5)反对(0) 参与辩论(0)

来自:芜湖市 2008-09-10 12:35:07[热帖]腾讯网友:

很高兴能有人出来提这事``谢谢!!

回复 支持(5)反对(0) 参与辩论(0)

来自:晋城市 2008-09-23 14:23:37[热帖]腾讯网友:

教育改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文化是人情文化,许多在欧美能操作的问题会在中国走样.

所以,我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抱任何希望.

回复 支持(9)反对(0) 参与辩论(0)

来自:222.183.18.* 2008-09-18 16:12:01[热帖]腾讯网友:

[此书发人深省]

首先,是由于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从古代中国人所寻求的就是发奋读书,高中状元,金榜提名,光宗耀祖.其次,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制度教育我们,要遵循祖先的遗志,发扬祖先的光荣传统,效仿祖先的人生轨迹,祖先的一切都是对的,不容我们去质疑.再次,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人被穷怕了,所以如何生存以及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对我们来说由为重要,正如前些年流行的一句话: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综上所述,我觉得归咎其根... [查看全文]

回复 支持(8)反对(0) 参与辩论(0)

来自:嘉兴市 2008-09-17 16:04:12[热帖]腾讯网友:

[中国教育的确是个问题]

本人也是老师,老师其实也很痛苦,现行的教育也不是老师要的结果,评价制度直接导致了中国教育的畸形发展,中国人的教育观念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启蒙,跟风跟习惯了,高考制度下的学生如同生活在地狱里,似乎每个人还傻傻为了所谓的“理想”,一个自己也不知道的理想。人活着就是想让自己活的快乐,快乐的前提一定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这个习惯我们早就被剥夺了,因为学校的优等生的标准是分数。我真心的希望有文化的新一代家... [查看全文]

回复 支持(8)反对(0) 参与辩论(0)

来自:巴中市 2008-09-15 18:34:32[热帖]腾讯网友:

[改革人才的评价方式事在必行]

对人才的评价方式要摒弃考试选拔的弊端,实行动态化考评,关键看人的发展潜能,创造力。时下,各行各业用人选拔唯考试选拔为神丹妙药。这是误导教育,误导社会,制约社会发展,制约学校教育,犹如编个“框框比鸭蛋”——死套。

回复 支持(6)反对(0) 参与辩论(0)

来自:116.7.59.* 2008-09-14 16:19:06[热帖]晒太阳 [等级一]

[我就是个典型!]

读了上官先生的这本书之后,我好像明白了我为什么觉得生活很难,很没味道了。工作不喜欢做,做也痛苦一生,不做了,转行,更难,也痛苦一生,我都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希望了。可能就是适应中国式教育的结果吧,里面说的好多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现象,好像就是在说我,我就是这种教育里出来的一个产物,我从我自身的实例可以证明上官先生的分析太正确了,好像一语点醒梦中人,现在已经不年轻了,也没机会重头再来,咋办呢?[查看全文]

回复 支持(6)反对(0) 参与辩论(0)

来自:玉林市 2008-09-11 10:14:50[热帖]腾讯网友:

作者是日本人???大家有那个必要全盘否认中国的教育吗??你们就不能从现实一点出发吗??中国教育人比我们更清楚我们的缺陷,可是我国的国情现在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3)反对(5) 参与辩论(2)

来自:116.218.156.* 2008-09-13 09:26:30[热帖]腾讯网友:

[我痛恨中国的教育]

这本书写的很好,解释清楚了为什么中国没有出一个数学家和诺贝尔奖的原因了。

回复 支持(36)反对(0) 参与辩论(1)

来自:广州市 2008-09-10 13:36:42[热帖]腾讯网友:

[制度的问题]

制度的问题,看看高校里面教授啊什么的出论文,出书,真正有几个是可以真正有帮助的,寥寥无几!大部分还不是为了职称。

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奥运科学报告会,算是个历史突破,有了中国的专家做了主要的报告(还是因为在中国),人家觉得中国没几个人是在真正的搞学术!!!

教育的年轻一代也是这样的模式,太悲哀了!!!!

回复 支持(21)反对(0) 参与辩论(1)

来自:怀化市 2008-09-10 17:14:46[热帖]①輩孓寵尕伈 [等级一]

[成功的书刊]

这本书很好看 写得很不错

回复 支持(6)反对(0) 参与辩论(0)

来自:云南省 2008-09-11 21:04:03[热帖]腾讯网友:

[是呀]

作为教师,我认为教育管理机构应改变当前的评价方式,探寻更有效的评价方式,引导社会偏离过于重视考试分数的怪圈.

回复 支持(21)反对(1) 参与辩论(0)

来自:吕梁市 2008-09-10 17:43:27[热帖]腾讯网友:

[迂腐教育]

大多数上学期间学到的东西,是要被忘记的

可是还是要费时费资的学

去了社会上没实际的运用能力

回复 支持(9)反对(0) 参与辩论(0)

来自:116.218.145.* 2008-09-10 13:23:06[热帖]腾讯网友:

有什么用呢,就拿我们这里的教学来说,小学阶段孩子没有在老师的引导下做过任何试验,科学课老师就照着书本读,要不就上其他的课程,最后孩子在家长的辅导下有了一个科技小发明,成了老师炫耀的资本,可怜的孩子!

回复 支持(28)反对(0) 参与辩论(0)

来自:广州市 2008-09-10 18:30:48[热帖]腾讯网友:

[中国人对聪明与否的判断?]

中国人是用奴才不重视人才的民族,不择手段能成功者就是英才,人们也只崇敬暴力英雄及成功者,再加上政治原因,和英才者性格正直,常不为三斗米折腰.故使大量英才者流入于社会最下层,成王败寇是中国的传统特色

回复 支持(65)反对(1) 参与辩论(2)

来自:广州市 2008-09-10 13:36:42[热帖]腾讯网友:

[制度的问题]

制度的问题,看看高校里面教授啊什么的出论文,出书,真正有几个是可以真正有帮助的,寥寥无几!大部分还不是为了职称。

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奥运科学报告会,算是个历史突破,有了中国的专家做了主要的报告(还是因为在中国),人家觉得中国没几个人是在真正的搞学术!!!

教育的年轻一代也是这样的模式,太悲哀了!!!!

回复 支持(17)反对(0) 参与辩论(1)

来自:福建省 8小时前腾讯网友:

[现代八股文]

当下中国教育是现代八股文,只会做表面文章。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教条主义。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南通市 9小时前腾讯网友:

[国家教委的官员不能再不作为!!]

阅读这本书,应该作为国家教委主要官员的工作之一.教育改革到现在仍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让一代代学生家长和一届届学生万分失望并继续痛苦下去.是不是等到民族复兴彻底失败,才会考虑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123.181.57.* 23小时前腾讯网友:

精彩,一针见血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116.31.22.* 1天前宽恕 [等级一]

[教育思想]

中国的教育确实是这样。只有出大事才会改革的。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122.70.45.* 1天前白鸽 [等级一]

还没看完呢,我觉得说的不错,我现在正在自拔中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125.71.86.* 2天前腾讯网友:

提出了问题,却没有具体的 解决办法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222.183.18.* 3天前腾讯网友:

[此书发人深省]

首先,是由于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从古代中国人所寻求的就是发奋读书,高中状元,金榜提名,光宗耀祖.其次,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制度教育我们,要遵循祖先的遗志,发扬祖先的光荣传统,效仿祖先的人生轨迹,祖先的一切都是对的,不容我们去质疑.再次,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人被穷怕了,所以如何生存以及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对我们来说由为重要,正如前些年流行的一句话: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综上所述,我觉得归咎其根... [查看全文]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淄博市 3天前腾讯网友:

[什么叫成才?成才条件是什么?怎么能成才?什么人可以成才?]

我劝朋友想一想.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贵港市 3天前腾讯网友:

有些人又想把罪过扣到老师的头上,难道老师不也是这个教育制度的受害者.

回复 支持(1)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嘉兴市 4天前[热帖]腾讯网友:

[中国教育的确是个问题]

本人也是老师,老师其实也很痛苦,现行的教育也不是老师要的结果,评价制度直接导致了中国教育的畸形发展,中国人的教育观念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启蒙,跟风跟习惯了,高考制度下的学生如同生活在地狱里,似乎每个人还傻傻为了所谓的“理想”,一个自己也不知道的理想。人活着就是想让自己活的快乐,快乐的前提一定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这个习惯我们早就被剥夺了,因为学校的优等生的标准是分数。我真心的希望有文化的新一代家长,怀着开放的心态,审视今天的教育,我们需要学校培养人,培养人才,而不只是分数,或许您的孩子考不上你期望的大学,但是他(她)有自己喜欢的事业,有充实的生活,同样拥有快乐的人生。

回复 支持(5)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佛山市 4天前腾讯网友:

中国传统几千年都是这样 已经习惯这一模式 很难改变

但是此书所说的不是并没道理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四川省 4天前腾讯网友:

[自己才是主宰]

读了上官先生的书我明白了许多.我性格有了许多变化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218.68.80.* 5天前腾讯网友:

虽然说国情是这样,但不能因为国情就永远停滞不前。等国情合适了,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就不知又曾大了多少呢?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118.249.125.* 5天前腾讯网友:

[读这本书很有启发]

当年在高中理科实验班感受到的狂热仍让人心有余悸,我的反思也从未停止——可在当下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沉下心来反思那些没有眼前利益的问题呢?

回复 支持(0)反对(0) 查看回帖(0)

来自:123.190.180.* 5天前腾讯网友:

[读此书 非常心惊]

实话我没有读完此书 因为 我已无心来读 越来越心惊

来自:广州市 2008-11-04 23:33:20[热帖]腾讯网友:

[深刻/具体/有独特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绝对的高见!!!1]

深刻/具体/有独特的见解,不像其它的类似书籍里空泛理伦!!!非常值得一读!!!绝对的高见!!!尤如一股清泉突突涌出!!!

盖楼(回复) 支持(13)反对(0) 参与辩论(1)

来自:219.236.131.* 2008-12-02 22:00:33腾讯网友:

[中国未来输就将输在教育上]

中国未来输就将输在教育上,没有远虑,必有今忧,如有机会能与作者面谈就太好了

来自:安徽省 2009-01-21 12:34:02腾讯网友:

[未来输在教育上还是输在中国人身上?]

我记得好像有德国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厚,成绩比我们好。但你们为什么还要买我们的技术呢?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不扪心自问!!!

中国的未来是输在教育上,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才出来,他们也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情况,但为什么都不去改革?而是·····

盖楼(回复) 支持(1)反对(0) 查看回帖(0)

 

 

新浪读书网友的评论(20089月~20095月):

 

反思:中国人成才的障碍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 新浪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 立即发表留言

最新留言(51

更多精彩留言

欢迎您的意见建议 | 添加到收藏夹

 

留言69条 显示41条↑↑  1 2 3 下一页

 2009-04-24 20:37:28 新浪网友(新疆乌鲁木齐)

中国教育很成问题,可以培养出陈景润,但培养不出比尔盖茨.上学阶段背的沉重的书包苦学出来的东西,工作时一大半没有用.

 

 2009-04-21 15:34:09 新浪网友(浙江嘉兴)

有才的不是被框框,就是被自杀了

 2009-04-20 11:03:48 新浪网友(河北)

校长,教师队伍的素质太低,尤其是农村,只要你有关系,就能带上那个乌纱帽,就能上讲台,就能‘‘为人师表’’,秃子当和尚!

 

 2009-04-17 08:54:13 新浪网友(湖北武汉)

在官本位下,如何正确教育下一代,的确是个新的研究课题!

 2009-04-16 18:23:27 新浪网友(114.119.55.*)

不教出一群废物,饭桶社会会乱的

 2009-04-16 14:35:44 新浪网友(陕西西安)

各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读本。

 2009-04-15 16:27:10 新浪网友(河南郑州)

我曾经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善良的教师,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国的教育执政者应该改换,特别是地方的高中,初中的校长,上梁不正下梁歪,学校的老师不把心事用在教学上,自身不健全,何以作表率,中国的教育让人担忧的不是教学的内容,而是我们的教育者,谁来管管我们的学校,谁来管管我们的下一代。

 2009-04-15 10:44:17 新浪网友(山东)

我觉得中国教育虽然有不少问题,但主要问题不是在教育上,而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成才环境上。比如国企,大家都知道效率低下,拍马溜须争官帽是主成功渠道。我在一家国企,
有好多特有智商的大学生在“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环境中湮灭了当初的雄心壮志,

 2009-04-14 22:21:36 新浪网友(115.46.80.*)

只要当了书记,啥都有

 2009-04-13 01:33:24 新浪网友(四川)

中国的教育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不能一棍子打死。愚见以为,我们应该在中方教育和西方教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009-04-12 08:45:02 新浪网友(山东烟台)

万般皆下品,惟有当官好。鱼肉百姓,倡导爱民。为当官不惜代价。

 2009-04-08 15:12:11 新浪网友 13317656072

这书道出了当下教育的陋习,我也是一个教师,写的就是我在教育中的遇到的问题,我们就是这样耽误了后代的成长,但我们又不知道怎样去改。

 2009-03-26 23:14:12 新浪网友(上海)

道理都对,但中国不行.
你不是标准品,但行政的标准品掌握你的生死.
你获得成功,或许非正途,而且枪打出头鸟.
高考放开,作毙横行.
这些思考大家都有,但如何解并无答案!
民主法制与文化多样性是关键.可惜是禁区,
不敢谈的.

 2009-03-26 00:12:33 新浪网友 maocl

当官的以为他们什么都比下面人强,

 2009-03-22 22:42:52 新浪网友(四川成都)

应该让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读一读,保证他们胜读字司十年书。

 2009-03-22 22:24:38 新浪网友(贵州贵阳)

写的非常切中时弊,希望不仅能引起中国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重视,更应引起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切莫让中国发展后继乏力,不要因教育上的急功近利所带来的制度缺陷,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2009-03-20 20:10:34 新浪网友(重庆)

科大少年班的失败,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
埋头搞工作并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邪

 2009-03-14 22:33:00 新浪网友(广东深圳)

何时能改变这种状态呢?

 2009-03-12 17:34:33 新浪网友(山东)

经典,深刻,应该让教育部的人读读。现在的毕业生无不是被学校盖着“合格”的印章,贴上“大学生”的标签。我们不是标准化的产品!

 2009-03-07 09:37:28 新浪网友(江苏南京)

少有的好书. 特别是第一部分,道出了我多年对学校教育的思考.应该向教师,家长推荐此书.

 2009-02-22 23:19:51 新浪网友(上海)

非常精彩和有深度,作者学识广博,目光犀利,分析深刻,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和为人父母者深思和践行,极力推荐!

 2008-09-24 17:39:17 新浪网友(陕西)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借鉴和深思。

 2008-09-21 09:04:28 新浪网友(四川)

高考虽然有种种不是,但是这是国家执行的的吗?

 2009-05-06 23:01:56 新浪网友(湖北武汉)

很经典 很值得好好诵读

 2009-05-06 14:57:02 新浪网友(山东淄博)

做家长少些逐利 多些宽容
做校长少些名利 多些事业
做局长少些政绩 多些踏实
做学生少些虚荣 多些奋斗
千万不要皇帝不急太监急 教育就会好转!!

 2009-05-03 15:48:24 新浪网友(辽宁)

我是一名二年级小学生的家长,我本人是九十年代初的大学生。我已深刻体会中外教育的不同,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可现实却让我无可奈何。我女儿班除她以外都在补课。如补课课,初中就会去学区学校,校风很差。教育体制不改,我女儿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比如就业,非“211”、“985”不予考虑。我也很茫然。

 2009-05-06 23:28:15 新浪网友(湖北武汉)

 

我国很多学生主要是靠着老师和父母的推拉才进了大学门,尽管有读大学的智力水平,但自身没有完成学业的动力与兴趣,只是靠外在压力而被动求学。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仅仅来自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看管,缺乏自身的个人奋斗目标和成就需要,上了大学以后需要自主学习时反而迷茫,已经到达成人的年龄却因心智不成熟而深陷网络不能自拔。显然,这样的学生不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从有效使用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这些缺乏基本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其实没有培养价值。
我觉得着很多学生中不少人是因为中国大学那种无为教育而迷茫,在那种氛围中,他们受不到激励,开始感受自己进入大学其实只不过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应试教育环境,自己的愿望破灭了,而在这种时候学校里没有任何人激励下他们,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坏习惯。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国大学根本不关心学生,在他们看来不管怎么样都会有优秀的人脱颖而出,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其他同样被选入大学的人,只能是个附属品,是个陪衬,这真的很让人心凉!

 

 2009-05-11 17:14:48 新浪网友(上海)

写的不错,这也是多少年以来东西方文化造成的差异.急功近利是中国在弱势后急于表现自己所造成的结果.

2009-05-18 18:25:15 新浪网友(湖北)

严重同意此书观点,
我还是个学生,深受其害哎~~
但回头想想,
国家应该做点什么,
他们又有能力做点什么,
想改变现状也不容易啊~~
我还是踏踏实实的考我的研究生吧,
没别的办法了哎!!!!!!!

 2009-05-17 15:28:19 新浪网友(陕西)

全民学英语就是最大障碍.不信走着瞧.学英语可以.不能全民学!一大批人材被英语挡下.

 

 2009-05-19 18:16:02 新浪网友(湖南)

我是一名中学美术老师,美术教学特别强调创新教育以及实践能力,但学校和家长都不瞧不起这些与应试教育无关的“杂科”,普通学生自然也不会重视。音乐、美术、电脑课都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我们则是被学校评优评职称冷落的边缘化的小人物。(更不用说什么劳动技术、园艺等学科了,根本就没有开设过。)越是名校越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中国教育的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