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往与社会变迁》这本书是2010年11月出版的,细算的话,距离现在只不过2年多的时间。然而,我接到这本书的责编打来的电话,说出版社最近要清理库存,我这本书还剩400多本,出版社将留下其中的200本,其余的就都要化成纸浆。
这消息一开始真让我想不通,按照以往的经验,一本书在书店里卖5年是极为正常的,此书刚出版 2
年多,出版社就急着善后处理了。想想看,印得好好的书被化成纸浆多可惜!多浪费!当然,出版社清库并不是针对某一本书,而是到一定时间就统一进行清理,因为书库的容量有限。
这本书是我出版的10本书里最后的一本,前9本书,不是首版早卖完了不再加印,就是还在加印继续卖,总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书遭遇过化为纸浆的命运。
不过,静心细想,现在连我这读书人都不读纸版书了,所以出版社的书卖不动也很正常。近年来,网上电子书以及网上书店的兴盛对传统出版行业的冲击乃至打击都是显而易见的。
鉴于目前的出版行情以及我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有可能,这就是我写的最后一本书了。
还记得当年写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身体最糟糕、时间也最紧张的时候,因为眼疾已发作,还要忙着帮儿子申请出国留学的一揽子事宜,我几乎是拼着最后一点眼力和体力把这两件事情同时办完了。2010年的6月儿子拿到美国普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时我也完成了这部书稿。之后,我就病倒了。
我内心中对这本书总有点歉意,因为这本书的题材非常好,如果当时没有那么多分心的事情且时间比较充裕的话,应该是能够写得更好一些。
这篇博文写得颇似这本书的祭文。不管怎么说,这本在我眼里还挺新的书马上就要被人为地绝版了,这意味着,再过几年之后,即使是我这个作者要想找这本书也会很困难。做个纪念,我把这本书的目录和后记列出来。
《网络交往与社会变迁》目录:
绪论 网络交往研究的社会学思考
第一编 网络调查与数据分析
第一章 网络调查的设计思路
第二章 网络聊天室调查统计
第三章 网络聊天室话题分类统计
第四章 网络聊天室热门话题分类
第五章 网络调查与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二编 网络聊天室热门话题
第一章 网络生活
第二章 网恋
第三章 婚恋择偶
第四章 夫妻关系
第五章 婚外情感
第六章 异性交往
第七章 性观念
第八章 人生探讨
第三编 网络聊天室情景分析
第一章 聊天室内的干群冲突
第二章 聊天室内的职权滥用
第三章 聊天室内的“阶级斗争”
第四章 聊天室内的批斗大会
第五章 聊天室内的知青聚会
第六章 网络交往中的互动链
第七章 网络社会化的具体过程
第八章 网络聊天室的组织结构
第四编 网络交往现象的理论分析
第一章 网络交往的特点与模式
第二章 网络交往中的自我呈现
第三章 网络交往的互动关系
第四章 网络交往的社会功能
第五编 从网络交往看中国社会的变迁
第一章 从网恋现象看情感需求的变迁
第二章 从网络社会化看价值观的变迁
第三章 从网络交友看行为模式的变迁
第四章 从网聊盛行看生活方式的变迁
后记
《网络交往与社会变迁》后记
社会学研究强调实地调查,强调第一手资料,也强调了解社会现实。然而,这种强调在以往充满着一种等级意识,即研究者是位于被研究者和被研究现象之上,研究素材是处于待挖掘的底层。经过五年的网络实地调查之后,笔者深切感到,社会学研究还应该强调发现民间智慧和理解民间理论。这意味着,研究者要置身于被研究者之中,研究素材不仅需要挖掘出来,还需要反复研读、深入探究。
从个人的兴趣来看,笔者比较喜欢搞调查,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当然,更喜欢阅读和写作,充满着精神愉悦。只是对在调查与写作之间的工作内容比较缺乏耐心,诸如资料整理、编码分类、素材提炼等等,这些工作内容不仅繁杂、琐碎、枯燥,而且耗费的时间太多。
每看一遍调查记录都会生发出很多新的感想、感悟,新的思路、思绪。真希望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以便把原始调查资料整理得更有条理,编码分类得更合理,对民间思想概括得更准确,对民间理论理解得更透彻,从调查资料中提取的养分更充足,构建的理论解释更充分。
本书用到的调查素材只是全部调查素材中的很少部分,剩余的原始素材还值得再研究、再整理、再利用。
这本书视角很好,内容也很有意思,遗憾的就是调查资料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虽然已经想到了却没来得及做。
无论这本书有多少缺憾,我相信,每个不同的读者都会从这本书中获得某种收益,即分别在学术研究、人生思考、现实生活对策等诸多方面得到某种启发乃至获得灵感。
上官子木 2010年6月于北京
《网络交往与社会变迁》,上官子木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