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癌症引发的两难问题

(2012-06-16 00:19:30)
标签:

癌症

化疗

生命延续

生活质量

两难问题

 患癌症的亲人永远地走了,从确诊到病逝一共只有9个月。残酷的事实是,一个活泼开朗、生性乐观、心态阳光的中年女人面对癌症从自信到绝望,最终没能打赢这场抗癌之战。

 近年来,眼看着中国人的寿命普遍在提高,过去的中国老话是:“人过70古来稀”,可如今人过90都一点不稀奇。与老年人普遍高寿的现状对比之下,中年人的骤然逝去令周围的所有人都倍感震惊。

 在这9 个月里,非常无奈地看着一个爱唱歌、爱跳舞、爱健身、爱旅游的女人终日困在床上;万分难过地看着一个对生活充满渴望、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女人被病痛折磨得失去了一切生活兴趣,每天只企盼着能吃东西、能止痛乃至能呼吸;无比痛心地看着一个漂亮、风韵、堪称妩媚的女人被癌症彻底摧毁。

可以说,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原本非常健康的鲜活生命突然面临死亡,犹如看着一朵鲜花由盛开到瞬间枯萎,最后至急速凋零。

癌症现在已经成为常见病,周围也有一些带癌生存者让我们看到了不少奇迹,但我的家人没有那么幸运,看来想与癌共存也不是那么容易。

手术和化疗是癌症治疗的基本程序,术前化疗4个疗程之后开刀手术,而术后还要继续化疗812个疗程。手术切除肿瘤时一般要扩大切除范围,所以术后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身体原有的正常功能,导致生活质量低下。化疗伴随的不仅是脱发、恶心、呕吐、难以正常进食,还有全身免疫力下降、各项血象指标不正常乃至生命随时处于垂危状态。由此,很多癌症患者熬过了手术关却没能熬过化疗关。

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化疗的过程与结果,虽然不懂医学,但有些常识性的逻辑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譬如病情是个性化的,可医院给所有的病人都用同样的化疗药,结果是有的人很有效,而相当多的人却疗效不佳乃至根本无效。癌细胞的全身转移就是化疗无效的证据,也是癌症晚期的标志。

咨询了在美国的一个学医的同学,得知美国医院治疗癌症是要在用药治疗前进行敏感测试,当病人的肌体对该药敏感程度超过70%,说明该药有超过70%的疗效之后才会使用这种药。另外美国医院对癌症晚期病人的治疗方案是以止痛、缓解症状为主,即尽可能减少病人的身体痛苦,而不是化疗和创伤性的抢救。

目前我们中国的医学显然没有美国先进,我们的医院没有能力对化疗药的疗效进行事先的个体化测试,其结果只能靠碰运气。运气好的,正巧赶上病体对该药敏感,就有可能依靠化疗而缓解病情乃至带癌生存。否则的话,化疗将比不治疗更推进了死亡的速度,因为化疗药虽然难以确定是否能杀死癌细胞,但却肯定能杀死正常细胞。这意味着,化疗的结果大大降低了肌体的免疫力而使癌细胞更猖獗地发展壮大。通俗地说,在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对抗中,杀不死癌细胞的化疗药既削弱了正常细胞的战斗力,同时也增强了癌细胞的生长能力。

尽管我也配合病人的直系亲属,始终鼓励病人积极治疗,包括接受手术也包括进行化疗,但是我内心的想法却是,如果我以后得了癌症,我会选择不治疗,包括不手术和不化疗。手术与化疗的目的是延续生命,但这个治病过程却造成了生活质量非常低,所带来的痛苦其难以忍受的程度也大大减少了继续生存的意义。

医学上如何战胜癌症是我们医学界以外的普通人难以搞懂的,但不影响我们思考:在面对癌症或任何绝症时,我们到底能有多少可能来把握自己最后岁月的生活质量?

我所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无奈的现实:在生命的最后岁月,病人已经无力参与治疗方案的表态,已经无力为自己的身体做主,最终的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病人家属而非病人本人,即病人的直系亲属要为病人做决定,而这个决定是两难的。

癌症晚期病人的亲属始终挣扎在一种伦理矛盾中:是积极实施化疗、延缓生命,还是放弃治疗、减少痛苦以保证眼下能拥有尽可能稍好的生活质量。这一矛盾也会被理解成,是采取主动进攻、与癌症抗争到底,还是采取保守退让、放弃抗癌之战。难以抉择的是,化疗的希望是杀死癌细胞以达到遏制癌症恶化、延缓生命的目的,但代价是增加了病人肌体的痛苦;放弃化疗可以让病人减轻因化疗而生成的痛苦,但也意味着放弃对遏制癌细胞的发展做积极的努力,听命癌细胞的发展。这其中最得不偿失的就是,抱着充分的希望却进行了无疗效的化疗,最后致使病人受尽了痛苦和折磨也未能延续生命。

还有一些两难的问题,譬如是告诉病人实情还是隐瞒病情。一般来说,对于文化水平比较高的病人,还是以告知病情为好,以便病人在有限的时间里赶紧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对于一些高龄老人,隐瞒部分病情也许更有利病人的情绪稳定和生命延续。

中年人得绝症还有一个必然面对的两难问题是,该不该告诉依然健在的年迈老人。有的家庭会采取“瞒到底”的方式,从病人开始得病到最后病逝都始终瞒着家中的老人。但多数家庭还是采取逐渐告知老人的方式,因为从始至终都瞒着身体还很健康的老人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事实证明,逐渐告知并不断转述病情与细节,使老人逐渐习惯和适应这个残酷的现实,直至最后逐渐接受这个现实是比较适宜且完全可行的。

毫无疑问,如何面对重病绝症,如何选择最后岁月的生活质量,如何为我们的亲属乃至为我们自己的生命做最后的安排,是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人生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