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家看游戏材料的投放
(2020-09-16 08:11:14)分类: 观察记录 |
邱燕
游戏材料和儿童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然而,现实中教师对材料的投放一般停留在自己的预设范围内,当幼儿在摆弄幼儿材料时,如果不按照预设的玩法对待材料时,就会被老师千方百计的要求按规定的玩法去玩,或者就是重新按照老师的预设去调整材料,我们重视材料的投放,却没有认识幼儿与材料的双向关系,那么,幼儿为什么会不按照老师预设的材料玩法来开展活动呢?通过一个案例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案例描述:
区域游戏时间,在娃娃家中,可可左手抱着小熊宝宝,右手拿着一个兔耳朵的头箍,一边给熊宝宝戴头箍,一边说着:“这个太大了,是大姐姐才可以戴的。”
旁边的心心拿着一副小墨镜,眼腈看着熊宝宝说:“那试试这个眼镜吧。”
可可把熊宝宝放下来说:“好的。”说完拿过眼镜,低下头给宝宝戴眼镜,心心拿起地毯上的兔耳朵头箍,戴在了自己头上,手指点了点可可说:“哎哎哎,看姐姐戴的,好不好看?”可可抬起头看着心心,说:“很好看哦。”心心笑着说:“很好看吧。”说完,从头上拿下了头箍。可可走到梳妆台前,拿起上面的洗手液,边挤边说:“最后,给宝宝洗个手。”接着,她把洗手液放回梳妆台,然后来到洗漱柜前,把宝宝放在地板上,拿起一瓶洗发水,往宝宝头上挤了一点洗发水,用手在宝宝头上来回揉搓。这时,悠悠抱着熊妈妈,手里拿着一件灰色的裙子走过来,看着我说:“老师,能帮我给熊妈妈穿个裙子吗?”我说:“也许你可以找可可帮忙。”悠悠走到可可旁边,说:“能帮熊妈妈穿一下裙子吗?”可可低头用手揉搓着熊宝宝的头说:“熊妈妈已经很漂亮了,我在帮宝宝洗头的。”说完,用水杯往熊宝宝头上倒着水,旁边的梦梦拿着奶瓶走过来给小熊喝奶,可可直起身子,用手挡住奶瓶,然后双手插腰,说:“哎呀,宝宝现在在洗头,不需要喝奶奶!”说完,可可抱起小熊,把熊宝宝放在小椅子上,拿起沐浴露,往熊宝宝身上挤着沐浴露,一边挤一边说:“大腿上也要弄一点。”放下沐浴露,用手在宝宝身上揉搓着,又拿起旁边的水杯,往熊宝宝身上倒水。放下杯子说:“好了,最后要换上睡衣喽。”说完,站起来,走到衣架前,拿下睡衣,边走边说:“宝贝,要换上睡衣啦。”走到熊宝宝面前,将熊宝宝的一只手穿进了睡衣袖子里,接着穿另一只袖子(穿了一分钟左右),没有穿进去,抬头看着前面的小朋友说:“你能帮我穿一下吗?”小朋友没有回答,然后,我说:“你可以试着让宝宝平躺下来,那样也许好穿一点。”可可抱起熊宝宝,将他放在了地板上,接着尝试穿另一只手(穿了一分钟左右),没有穿进去,我说:“你先找到袖口,然后拎起袖子,在将熊宝宝的手往袖子里塞。”她照我说的方法,穿了两次,将睡衣穿了上去,接着给睡衣一个一个纽扣扭起来,边扭边说:“穿好睡衣,要睡觉了。”扭好纽扣,可可抱起熊宝宝,将他放在了小床上,给他盖上被子,摆弄完这些材料之后,他们都走出了娃娃家┈
案例分析:
从区域活动之娃娃家来看幼儿与材料的双向互动:
1.材料的玩法简单,很容易被幼儿掌握,从而失去游戏的兴趣。教师在娃娃家中提供了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一些生活用品、衣物、家具等等,小班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提供的洗发水瓶、洗手液、衣服、脸盆、小床都是实物的,一看就知道是,所以幼儿在拿到这些材料的时候,一下子就知道该怎么玩,他们很快速的将材料都摆弄了一遍以后就失去的游戏的兴趣,我想这应该就是游戏材料的玩法很快就被幼儿充分把握了,以至于不再具有挑战性,没有了玩的趣味。
2.材料操作难度过大,降低幼儿游戏的兴趣。悠悠在给小熊穿衣服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在求助无果以后,放弃的当前的游戏行为,我想这也许是衣服的式样的选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难,不容易操作,这就使得投放的材料难度比较大,让幼儿失去了挑战的信心,从而降低了操作材料的兴趣。
3.
综上所述,幼儿与游戏材料的互动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并且启示我们: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学会分析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发展,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去投放材料,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