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聋史】聋人找工作一波三折(江苏尹克骥和尹克骐相关)

(2022-07-20 22:00:09)
分类: 尹氏资讯

【聋史】聋人找工作一波三折 (江苏尹克骥和尹克骐相关)

 

 

2017-12-12 超越无声

 【聋史】聋人找工作一波三折(江苏尹克骥和尹克骐相关)

克骐、克骥

【聋史】聋人找工作一波三折(江苏尹克骥和尹克骐相关)

江苏镇江县尹印一,有对双胞胎儿子——尹克骥和尹克骐——1920年前后出生,两位都是聋人。

父亲为了孩子的学业和工作可谓操碎了心。

民国二十三年(1935),为了解决自家孩子的就学问题,尹印一“经个人之宣传呼吁,策动省民教馆,组织聋哑工读班”,但是“以经费所限未成”(《特教资料选》,1379页)。

民国二十五年(1937),尹印一自费将孩子送入南京市盲聋哑学校学习。当时,该校设哑科一个年级“职业班”,教授文化知识和绘画、打字等技术(《南京聋校校史资料选》,15页)。近几年,尹家的一批老旧材料流入市场,我们得以在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见到当时尹克骐、尹克骥当时的成绩单。

民国二十六年(19387月,兄弟二人从南京毕业,与此同时,父亲尹印一正在镇江筹备开班“镇江私立圣天聋哑学校”,一来可以扶助、教育聋人,一来也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职业。然而天不遂人愿,当时中日战事已起,“抗战军兴,局人离散,遂又告停顿!”(《特教资料选》,1379页)

那么,这一段时间兄弟俩在做什么呢?根据《喑铎》193810月刊的介绍,二人此时正在镇江一所照相馆学习照相和写真技术的学习,大概是想未来在这领域有所发展吧。

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聋人的就业形势远不如今日,“除建筑在工艺上,其他皆非出路”,很多聋人因为难以就业,转而选择创办聋校赖以为生。当时上海有一家康元制罐厂,声誉近乎现在的腾讯阿里。

克骐、克骥一心想去康元厂工作,在民国二十七年(1939)七、八、九月就接连寄出自荐信,得到的回复却是“战后范围缩小,一时难以进用新人”,不过企业予以承诺“容俟复原,自当从盲哑者尽先录用”。

我这里收集到一封民国二十九年(1941)“尹圣千”再次写给上海康元制罐长的求职信,从信中人物的履历和住址“白莲巷1号”来看,其人必为尹克骥或尹克骐之一。

信是写给康元罐头厂的创始人,总经理项康元的。信中言辞恳切,文采优美,看得出“尹圣千”有非常好的文化修养,这一点对于当今的很多聋人来说都是很难企及的。

每个人在求职时与领导表达心声不都是战战兢兢?想必尹君提笔时也如其所言“不揣毛遂之羞”,多少有些忐忑吧。但毕竟他跨出了这一步,跨出了聋人与听人职场交往的第一步,他勇敢,主动,满怀希望,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愿望:想从事厂里“秘书科之打字、美术课之绘画”的工作,并且盼望经历能够给予回信,并告知岗位和薪酬。

不过,从已有资料看,他的此次求职并未如愿,民国三十四年(1946)即与家人回乡办校,走上了那条那个年代聋人惯常的职业生涯。

尹氏兄弟一波三折的求职故事距今已有70余年了。在今天,聋人学生有机会坐在高校课堂,学习设计、绘画、计算机技能,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聋人更不胜数。当我们这个时代的聋人拿着画笔,翘着键盘就拿到了薪水时,可曾记得,尹老先生为了这个梦想几十年前落笔时的忐忑,盼信时的焦灼,以及最终失望的苦涩? 为了让社会认同聋人在打字、绘画领域的工作能力,聋人前辈付出了太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