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课”教学的基本操作规范

(2019-12-23 09:45:26)
标签:

操作规范

自立教育

音乐教学

分类: 自立课堂

“音乐课”教学的基本操作规范

 

    为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校训,实现“学习自主”的学生培养目标,按照“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培养原则,学校对音乐课教学作出如下操作规范,请教师严格遵照执行。

一、核心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二、教学模式:

    导入新课、出示目标、节奏训练、学唱歌曲、当堂练习、课堂小结

三、操作规范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都是老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是一种模仿、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后,课上让学生先唱、先练、先演,以后针对存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最后,老师指导。

1、导入新课

    一上课,老师弹琴或放录音,营造愉快的、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一般低年级可趣味性导人,高年级可用简单话语导人。

    1)新歌赏听(播放音乐或教师范唱)。

    2)学生说感受,体会歌曲的情绪。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寓意、曲式、结构。

2、出示目标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用歌曲片段导人新课后,提出教学要求:学唱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操作要领:

    学习目标内容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富有鼓励性。学习目标要准确,根据教材,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既不降低也不拔高。

    揭示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注意情感投人,诱导学生尽快明确目标,教师不宜节外生枝,说闲话。

3、节奏训练

    学生先唱,高年级可根据乐谱慢慢唱,低年级可跟着琴声唱。

    l)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要体现4个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92)节奏练习(先学)。出示节奏谱,学生在自学指导的指导下练习节奏,教师巡听,发现问题,确定为后教的内容。

    3)检测更正(后教)。 指学生击打节奏,兵教兵,分析纠错。学生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有教师演示,讲解后进行充分练习。

4、学唱歌曲

    1)出示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要体现4 个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2)出示歌曲词谱:学习试唱练习(先学)。播放歌曲,学生边听边打节拍,同时跟音乐哼唱歌曲3-4 遍。教师伴奏,学生练唱,同时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不足,确定为后教的内容。

    3)学唱检测(后教)。指名单独演唱,学生纠错,正音。对学生不易把握的乐句,教师要反复弹奏,让学生听唱或教师领唱,达到准确演唱歌曲的目标。

5、当堂训练

    l)有感情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歌曲风格、情绪,让学生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2)通过丰富多彩的演唱形式或开展比赛或进行歌表演等,让学生熟练演唱歌曲。

 

 

课例一:音乐《包粽子》教案

[学习目标]

    1、会唱切分音符和一拍内的附点音符;

    2、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包粽子》 ;

    3、了解端午节民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在端午节这天,我们都要吃什么呢?(粽子)对。而在我国的南方,人们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和亲戚、朋友一起包粽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包粽子(板题),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齐读,略)

    师: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学好么?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9 页。

二、简介歌曲

    1、初听歌曲。首先,请学生眼看歌词,耳听歌曲,听过歌曲后,说说这首歌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想一想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些什么?

    2、听过歌曲后,请学生说说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和端午节的一些民俗(吃粽子、包粽子、赛龙舟、抹雄黄、插艾叶、戴花等)。

三、出示自学指导

    要想唱好这首歌,我们首先要学好歌曲的节奏,请同学们齐读自学指导:自己打一打歌曲的节奏,5分钟后,比比谁打的节奏准确又流畅。

四、先学(第一次)

    1、出示节奏谱,学生击拍,自打节奏。

    2、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齐打节奏,再抽查两名同学,从中发现问题。

五、后教(第一次)

    突出解决节奏中的疑难问题切分节奏×  ×  ×和一拍内的附点节奏×·×先单列出来练习,再在乐句中练习,最后整体打一遍节奏。

    拍打节奏读歌词。

    A、学生自己练习3 分钟。

    B、齐读。

    C、抽查3 名学生,若有不熟练的,学生帮助解决。

六、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小声跟唱,歌曲播放三遍后,比一比,谁能用欢快的情绪,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七、先学(第二次)

    学生自学歌曲,老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不易学会之处。

八、后教(第二次)

    1、解决疑难:七不龙咚采咚采,八不龙咚采呀。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

    先请学生说一说,老师再补充。(这句话没有实在的意义,但在歌中能烘托气氛,突出民族地方风格,表现人们敲锣打鼓、热烈欢腾的喜庆场面。)多练习两遍这个乐句。

    2、请同学们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九、当堂训练

    1、小组比赛演唱歌曲。

    2、表演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声音实在是太好听了,从大家的歌声中我已经感受到那香喷喷的粽子味了,但歌声还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快乐,那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呢?

    a.边唱边表演。

    b.拍手打击。

    3.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创编,请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点评。

十、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节奏型,是什么呢?(一拍内的附点音符);学会了一首歌曲叫… … ?(包粽子);了解了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什么节?(端午节);而且大家学得很开心、很积极,我们通过努力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让我们用今天所学的节奏鼓励自己吧!

×·×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