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真正的“外化而内不化”

(2022-04-16 18:35:28)
分类: 杂谈

很多年前读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在里面看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事态度——“外化而内不化”。可惜的是,当时的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也几乎都忘了。

直到去年,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有个同学告诉我应该“外化而内不化”。意思大抵是:你可以有你自己的原则,但你不要对别人看不惯。说实话,我当时很不能接受,因为我认为自己没有错,只是说了让别人不爱听的真话。可是没想到,这件事让我树立了很多“敌人”,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那段时间,我一直反思着自己,也不禁反问自己,外化而内不化真的对吗?外在顺应,内在坚持,这难道不是一种矛盾吗?

偶然间,我又翻出了那本《哲学与人生》,竟发现很多年前自己是看过这个道理的!在读到“外化而内不化”时,我仔细地读,想知道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外化而内不化”。书的原文是这样解释的:人的精神解脱之后 就能往上与道一起逍遥,而在世间也不会排斥别人,可进入到“外化而内不化”的境界——表面上同别人一样,但在内心则与道结合。

我突然醒悟,所谓的“化”,是与“道”的同化,是一种超脱后的同化,而不是外在的趋同化。也就是说,当你站在一个更高角度去看待事情时,你就会很洒脱,不会再与鸡毛蒜皮不值得的东西斤斤计较,纠缠不清。但如果用儒家的入世观来理解道家的超脱,自然就会产生矛盾的理解,误认为“外化而内不化“是要内心有原则,外在做个老好人。“外化而内不化”并不矛盾,外化是内不化的前提,内不化是外化的结果,如果你所坚持的内在,不能让你用“道“的视角去看人看事,那么你的坚持就不是真正的内不化。

用在自己失败的案例上,人和人之间观念不同是很正常的,谁也不必与谁争,谁也不要过于自信自己就一定是对的,所谓的对错都是在当时环境下相对的对错。世间无对错,但有好坏。大自然的道允许很多不同存在,不好的,道会去扭转他,你又何必抨击于他?好的,会一直共存。也许你是个有原则有责任心的人,也是一番好意,但面对你说不通的人,你就不应当再去充当大自然的角色,这个就是外化,也是保全自己的一种处世智慧。

这是“外化而内不化”在我失败案例上给我的启示。当然它还有很多的涵义需要我们去认真理解和领悟。有道是“君子和而不同”,但什么是真正的和而不同呢,不是说能够容忍别人的不好才是君子,这样很难做到,因为“忍”本身就是一个不能长久的动作,而是我知道你不好,但我也没有能力让你开悟,于是我便超脱于你,既不背后说你不好,也不与你绝交,让大自然去给你教训。这个可能就是从什么才是真正的“外化而内不化”道家来解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大道无形正是这个意思。

补充:因为君子强调的是“有礼”,所以才要和而不同。如果对方无礼在先,我们也就没必要和他和而不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